18年首爆瘧疾死亡!50多歲男確診隔天不治 罹病前去過這地方

疾病管制署說明,國內18年來首見瘧疾死亡個案。(王家瑜攝)

疾病管制署今天公佈,國內18年來首度出現瘧疾死亡個案,一名南部50多歲男性近期曾到奈及利亞,11月下旬返臺後出現發燒、寒顫症狀兩度就醫,收治住院後病程變化快,已有腦部病變等重症跡象,發病6天即不幸病逝。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個案爲南部50多歲男性,今年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曾至奈及利亞,但未服用瘧疾預防用藥,入境後出現發燒、寒顫症狀而就醫,採血檢驗發現疑似瘧原蟲,且已具重症跡象,經通報檢驗於12月1日確診感染惡性瘧,隔日個案血壓偏低且現多重器官衰竭、腦水腫及敗血性休克等症狀,病況惡化後不幸死亡。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說明,瘧疾是國內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我國非流行區,但在部分國家還是疾病負擔相當大的問題,因此國內還是有境外移入病例,今年以來累計5例。林詠青說,其中4例爲輕症,住院約7天出院,而1例死亡是2005年以來首見。

瘧疾是由感染瘧原蟲之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的疾病,可分爲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卵形瘧;其中以間日瘧及惡性瘧最常見。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今天公佈的死亡個案感染的是惡性瘧,是四種瘧疾中最嚴重的一種,若併發腦性病變未治療,死亡率幾乎100%,即使經過也有15到20%死亡率,不要認爲得了瘧疾纔來治療,務必於出國前到旅遊醫學門診諮詢。根據疫調,個案出國前曾到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接種黃熱病疫苗,但未依醫師使用瘧疾預防用藥。

瘧疾症狀可能於7天至30天內出現,早期症狀主要爲發燒,也可能出現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噁心、嘔吐和疲倦等症狀,如未接受適當治療,發病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

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執行長盧佳文提醒,如將前往瘧疾高風險的地區旅遊,例如非洲、南亞、中南美洲等,請至少於出國前1個月,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於出國前、出國期間及返國後持續不中斷服用瘧疾預防藥物,旅行期間也應採行防蚊措施,以降低感染瘧疾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