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毛主席得知衛生部要廢除中醫,直接撤銷兩位副部長的職務

前言:

中醫在我國屬於文化瑰寶,自古以來中醫就靠望聞問切救治無數的病人,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沉澱也出了許多名醫聖手,比如華佗、扁鵲、張仲景等等,這些人物都爲中醫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而今天要講的這事也跟中醫有關。

爲什麼1953年衛生部要廢除中醫?

當毛主席知道原因後,爲何直接發怒撤銷了兩位部長的職務?

事件緣由:

時間來到新中國成立時期,中國百廢待興,各方面的產業都在進入發展階段,而中醫和西醫的爭論也日益激烈。一方面,當時的衛生部主張以西醫爲主導,認爲西醫的科學性和現代化更適合新中國的衛生事業。另一方面,中醫界堅持認爲中醫的獨特理論和實踐經驗不能被忽視。

而新中國成立以後,在某些人看來西方科技與文明似乎成爲了進步與現代化的象徵,這導致他們主張摒棄傳統、全盤西化。在這其中主張最明顯的就是餘雲岫。

餘雲岫他是近現代中國醫學史上的一位傑出人物,同時也是一個備受質疑和爭議的人物。被人們稱之爲“廢除中醫第一人”,這個稱號既是對他的褒獎,也是對他的批評。

思想迷誤:

餘雲岫生於1879年,他於1913年到了日本大阪醫科大學完成學業,正是日本這段留學經歷的影響,對他的醫學觀念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他親眼目睹了日本漢醫是如何由盛轉衰的。

他也經歷着國內西醫的不斷傳入,他認爲,中醫的一些治療方法過於迷信,缺乏科學依據,對於臨牀效果的驗證不足,於是他批評了許多中醫的療法和理論,並且一直在呼籲廢除中醫。

在其後長達十餘年的中西醫論爭中,餘雲岫始終站在前列,成爲廢止中醫派的領軍人物,留下大量廢醫言論。他的廢醫言論既有主觀動機的驅使,也有思想方法上的迷誤。

餘雲岫留學回國後,仍然我行我素,時間到了1929年2月23日至26日,南京政府衛生部在汪精衛的授意下召開了衛生委員會會議,會議討論了餘雲岫起草的《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障礙案》。

此案一出,醫界鼎沸,全國震動,立即爆發了中醫歷史上空前的抵制風潮。全國中醫界人士羣情激憤,平日穿長袍的中醫先生們,與當年的學生一樣,走上了街頭,走到國大會議的會場,進行靜坐絕食抗議。

面對全國中醫界和各界人士的強烈反對,當時的民國政府爲了息事寧人,不得不取消廢止中醫的提案。

雖然提議方案被取消了,但是餘雲岫還是沒有改變這一看法,直到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餘雲岫仍堅持己見,認爲中醫是封建殘留思想,進入新社會就應該徹底剷除。於是,他在全國衛生會議上再次提出廢除中醫的主張。

然而這一次,他的主張沒有像民國那樣立刻被壓制下去,當時,受西醫盛行的影響,餘雲岫的主張,立馬就得到了國家衛生部副部長賀誠、王斌的大力支持。當時賀誠和王斌。雖然有着高超的醫術和社會地位,但是思想上卻是對西方醫學崇拜不已,反而對土生土長的中醫嗤之以鼻。

雖然賀誠有時思想認識不到位,但是在我黨早期革命工作中也是十分有能力貢獻的。

醫療建設:

賀誠出生於1906年,1922年考入國立醫專(今北京大學醫學院),學習期間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並出版除舊播新、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刊物——《梓光》。到了192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後一直爲黨的醫療事業進行工作。

到了1931年初,根據中央指示,賀誠離開上海,成功抵達了中央根據地革命軍事委員會所在地江西寧都縣的龍崗。在這裡,賀誠見到了任弼時、項英等同志,他們簡單介紹了第二次反“圍剿”鬥爭的形勢,並告訴賀誠由他擔任軍委總軍醫處處長。

當時軍醫處只有賀誠和一個文書,可以說一切的工作都得從頭開始。在剛剛到任後,也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但是由於職業的習慣,賀誠想到了醫生看病,首先要了解病情。診斷是治療的第一步,只有診斷準確,才能決定採取什麼醫治措施。

爲此,賀誠便決定到醫院和部隊做做調查,看看具體的情況如何。從後方醫院到前線,幾個月來,賀誠邊組織傷員轉運邊進行調查研究,這就使得他對中央紅軍醫療衛生工作的實際情況有了一個粗略的瞭解。

紅軍初期的醫療條件相當艱苦,由於敵人嚴密封鎖,部隊藥品、器材嚴重匱乏,手術檯就搭在深山老林的茅棚中。

看到士兵們忍受病痛無情的折磨,賀誠心如刀割。立即向毛澤東同志提出成立紅軍自己的衛生材料廠、軍醫學校,毛澤東表示贊同。中央軍委很快予以批准,任命賀誠兼任校長並負責學校籌備工作。

隨後的第二年賀誠想方設法籌建了紅軍第一個衛生材料廠,生產出了大量醫用棉花、繃帶、酒精和一般外科器械、西藥、中藥,特別是創造性地改良了劑型的中藥,如把粉針劑改爲片劑,更爲部隊所歡迎。

紅軍前、後方的藥品生產、購置和供應完全統一起來,使國民黨實行的藥品、醫療器械封鎖遭到失敗。

而建立成功的紅軍衛生學校從創辦到長征前,共計培養出了686名醫療衛生服務人員。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員,投身在中國軍隊的醫療衛生事業上,從此伴隨革命歷程開始了紅色旅程。

長征結束後的1937年,賀誠奉派護送王稼祥赴蘇聯就醫,後留蘇學習,先後就讀於蘇共中央民族殖民地問題研究學院、共產國際遠東局黨校和莫斯科中央醫師進修學院。

新中國成立後賀誠先後任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兼衛生部部長、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副部長。

可見賀誠的醫學能力方面還是不錯的,就是有時候思想方面還是會陷入極端。也就是對待中醫方面的誤區看法,造成中醫非常尷尬的處境。

實行管理條例:

隨後,在餘雲岫、賀誠以及王斌的商量之下,衛生部發布了《中醫師暫行條例》等一系列的管理條例。

其中規定,中醫師的資格考試必須要考三科西醫內容,身爲中醫要考西醫的知識,如果沒過的話,就沒有行醫資格證,而沒有行醫資格證就不能行醫,沒有行醫資格證要是行醫被舉報的話,可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

這直接導致全國90%的中醫被取消了行醫資格,中藥店也都關門停業了。隨後幾年,全國中醫一片蕭條。

時間到了1953年,當時毛主席來到杭州等地主持新中國憲法的修訂,除了這個主要目的之外,他也時刻掛心着剛剛推行的醫療改革。推行已久《中醫師暫行條例》讓他不敢相信,他找來當地的人瞭解情況,才知道衛生部居然出了那樣的規定。

1953年,錢俊瑞向毛主席彙報衛生部廢除中醫的計劃,毛主席表示強烈不滿:“看不起中醫的思想是很惡劣的,是純粹的奴才式資產階級思想。”毛主席的強烈反對,使得衛生部的領導不得不重新考慮。然而,他們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毛主席對此深感震怒,並迅速採取行動罷免了他們職務,並多次糾正衛生部錯誤偏見。他指出:任何輕視或否定祖國傳統文化精髓的行爲都是不可接受的。

毛主席提倡中西醫結合。他認爲,中醫和西醫各有所長,應該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爲人民的健康服務。就像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中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拿來主義:

《拿來主義》是現代文學家魯迅通過嬉笑怒罵、妙趣橫生的語言形式,而魯迅都是主張“拿來”的。但這個“拿來”的過程,有個“挑選”的環節。

這篇文章既表達了全盤否定的“左”傾錯誤和拜倒在洋人腳下的思想,又主張全盤吸收的右傾錯誤措施。

魯迅認爲,誰有優點,就應該向誰學習,誰有優點,誰就是老師,哪怕這優點是敵人的,哪怕這老師是敵人。魯迅的這個觀點,可謂徹底的拿來主義。

魯迅說這話的時候,日軍已經侵佔了遼寧、吉林兩省,是敵國了。但在這時,魯迅依然提出了自己的忠告,明確地告訴中國青年,要向日本的優點學習。這個忠告,魯迅是很堅決的,哪怕國內排日聲浪巨大,也要告訴青年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就是拿來主義。

因此毛主席也經常強調,通過中醫這個事情,向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講述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傳統技藝與外來技藝之間的關係。他反覆告誡有關單位和個人,絕對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而應該將中醫西醫的優點結合起來,這樣纔是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與作風。

毛主席也意識到了中醫的重要性,他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總方針——中西醫結合。在劉少奇的領導下,中國新政府僅用了短短4年時間,建立了300多家中醫院,設立了各級衛生機構的中醫部門,此後中醫醫學的地位終於得以恢復和提升。

經驗醫學:

其實中醫學是一門經驗醫學,需要從臨牀中積累經驗,需要自己悟,老師點,病人送。中醫學實踐性強,知識面廣,靈活性大,注重整體,宏觀性和個體的特殊性,需要望聞問切過硬本領和實踐經驗。

沒有反覆的實踐是不能掌握的。所謂病無定證,醫無定法,法無定方,方無定藥。醫者必須要不拘常理,靈活善變。

老實說西醫也有西醫的長處,藥品通過血液注射,直達患處,很快就有了療效。西方醫學尤其擅長外科手術,手術治療,簡便有效。

因此就像毛主席所說的——中西醫結合。這樣中西醫就可以互相交流,共同造福世界。

結語:

從衛生部廢除中醫以及毛主席改革措辭等等事件,都可以看出任何事情都可以辯證的來分析,就像中醫講究辨證施治,根據不同的病症,不同的表現,用不同的方法,而中西醫學也是一樣,應該各取所長,不斷互相促進發展。

儘管面臨挑戰,但中醫的未來依然充滿希望。中醫也在尋求與國際接軌,向全球推廣中醫。通過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推進中醫國際化的步伐。中醫需要與現代醫學相結合,一同走向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