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海洋教育嘉年華」巡迴 臺中科博館登場

開幕典禮現場邀請忠明高中師生、觀衆進行「海洋知識大挑戰」擂臺賽,爲嘉年華帶來緊張、刺激序幕。(科博館提供/張妍溱臺中傳真)

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配合國家海洋日,舉行「2022海洋教育嘉年華」巡迴活動,5日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登場。(科博館提供/張妍溱臺中傳真)

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配合國家海洋日,舉行「2022海洋教育嘉年華」巡迴活動,5日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登場,以「海洋能源、海洋環境」爲主題推廣海洋教育,開幕典禮現場邀請忠明高中師生、觀衆進行「海洋知識大挑戰」擂臺賽,爲嘉年華帶來緊張、刺激序幕,活動至14日止。

活動現場由協辦單位海巡署中部分署,帶來「守護海洋、體驗海巡」特別節目,穿着海巡署制服的解說人員,以影片、遊戲、體驗裝備方式寓教於樂,帶領大家近距離了解捍衛國家海洋資源等工作,及海巡署在海上救援、執法與海岸巡防等工作。

海洋能源展區則規劃「波浪發電」、「洋流發電」、「海洋深層水」、「離岸風電VR」等互動性體驗教具,民衆可動手操作,認識開發海洋再生能源知識。海洋環境主題區設置包括,「找回海洋顏色」、「海洋保衛戰」、「行動愛海洋」等教具,認識海洋污染的嚴重性。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長焦傳金說,海洋約佔地球表面72%,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系,協助調節陸地氣候,孕育生命,維繫人類永續發展的關鍵,無論夏天的颱風或冬天的寒流,都跟海洋中的水溫與洋流有關。但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藉由活動讓民衆更珍惜海洋資源。

科博館科教組助理研究員劉冠任分享,「風起水動」科教DIY,運用發光二極體、馬達組等零組件,結合「風力能」與「水利能」相互傳遞的原理,組裝一個並聯裝置,示範能源傳遞的科學現象,爲再生能源相互運轉的科學原理,延伸海洋教育,並推廣終身學習與親子共學。

另海洋能源的「波浪發電」關卡,民衆化身「造浪高手」,按下按鈕,觀察波浪大小在海水錶面造成的變化,而當波浪能量轉換成電力時,造型海底生物就會呈現不同效果。在「1度水知多少」關卡中,堆疊667支生活中常見的1.5公升寶特瓶,這些寶特瓶的總和剛好等於1度水的水量,將水量概念具體化,傳達節約用水理念。

「2022海洋教育嘉年華」活動主題涵蓋「海洋能源、海洋環境」2大議題,海洋委員會結合科博館、科工館、海巡署資源共同設計10項貼近生活、趣味的闖關活動,讓民衆感受海洋廣闊的知識與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