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推會,新技術和新政策像陣陣春風

三月末的北京春寒料峭,但卻擋不住業界人士線下聚首、交流心得的熱情。

一年一度的首都電視節目春推會如約而至。來自全國各地的劇集行業從業者聚首北京,渴望在信息交換中捕捉2024年的新增長點。

今年的春推會議程設置緊湊,於3月26日上午舉辦的開幕式和劇集發展論壇是重頭戲。

開幕式上,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會長劉燕銘、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二級巡視員韓雲升的致辭,先爲大家吹了兩陣春風。

緊接着以“新質生產力推動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爲主題的大咖演講和“圓桌論壇”,又以數據側寫、宏觀觀察和觀點交鋒的形式,爲大家帶來了關於2024年劇集產業發展趨勢的洞察。

一年之計在於春。劇集生產雖然很難以一個年度爲單位,但不斷地把脈當下依然重要。2024春推會,吹了哪些催人播種的春風?我們一一數來

在開幕式上,劉燕銘、韓雲升先後致辭。

劉燕銘在致辭中特別指出,疫情後影視產業的復甦總態勢和麪對的挑戰,“產業主體正逐步走出寒冬,但是時代之變、觀念之變、技術之變,也爲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在影視行業倡導“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架構創新,生產關係創新,則是應對挑戰的關鍵所在。

他強調,首制協將繼續與中制協一起,爲行業做好保駕護航工作,爲劇集生產及產業鏈各環節搭建交流平臺,切實提供有效的對接服務。

近期,北京市出臺促進首都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措施“十二條”引起行業熱議。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二級巡視員韓雲升則在此基礎上重點推介了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今年的幾項重點的工作舉措。

第一優化基金扶持,全面加強支持力度。規模提升70%,扶持類別打破電視與網絡的界限。設置全流程扶持和獎勵辦法。

第二是支持在京拍攝,全面擴大服務廣度。爲劇組在京拍攝提供信息諮詢、協調服務、拍攝保障。

三是專注人才建設,啓動北京市唯一行業政府獎、首屆北京市廣播影視春燕獎評獎,開展“京琅琊”人才評選,建設“京琅琊”視聽學院,開展人才專項培養計劃,將廣播影視和網絡視聽後期製作納入職稱評審範圍,做好人才引進、積分落戶推薦工作,吸引優秀人才積聚北京。

北京是中國影視行業的大本營之一,是北方火熱都市生活的代表性地域,也是衆多時代鉅變的醞釀地、中國故事的發生地。

近年來,爲了控制成本、方便拍攝,有些即便是以北京爲背景的都市劇,也出現了拍攝地南移的情況。

相信,隨着促進首都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措施“十二條”的落地和北京局各項重點工作舉措的落實,更多北京故事會回到北京拍攝,京產劇的發展態勢也會更加活躍。

進入論壇環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副院長滕勇,中廣聯副會長、首制協創作規劃指導委員會主任李京盛,先進行了主題發言。

滕勇的發言,圍繞數據展開。他介紹了近一年來,從中國視聽大數據(CVB)統計中,洞察到的一些劇集產業新趨勢。

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重播劇收視數據和網劇、微短劇上星的收視表現。

據滕勇介紹,近年來重播劇平均收視率持續上揚,2024年重播劇平均收視率0.137%,較2022年整體上漲了約13%,當優質劇集、優秀平臺以及良好的播出時段三個要素實現巧妙匹配時,重播劇可以達到非常優異的收視效果。

“山東衛視重播的《偵察英雄》《冰與火》收視率多次進入前十,競爭力表現非常突出。還有深圳衛視2023年重播的《以家人之名》《流金歲月》,在頻道內收視也排名靠前”。

今年第一季度,網絡劇集中上星播出,微短劇亮相大屏。春節期間,古裝探案題材劇《大唐狄公案》登陸CCTV-8,《星漢燦爛》《漫長的季節》《一念關山》等劇集在北京衛視、江蘇衛視、浙江衛視上星播出。

據CVB統計,這些網劇上星的收視率,均在春節檔劇集中排名前列。

聚焦老年羣體的短劇《大媽的世界賀歲篇》上星播出後,表現也相當突出。據滕勇介紹,該劇在湖南衛視播出時每集平均忠實度超85%,收視率在同時段地方衛視節目中位居前三,體現出高黏性、高收視競爭力的數據特點。

對中國視聽大數據,衆多從業者的認識大多來自它每週一更新的平均收視率榜單,認爲它偏重於對電視直播數據的統計。

滕勇的介紹讓更多從業者瞭解到,CVB在回看數據、用戶黏性以及對網絡劇、微短劇的綜合熱度與口碑統計上也有長板,同時也可爲有需求的從業者,提供針對性的收視分析和數據解決方案。

李京盛則圍繞十大關鍵詞,對2024年中國電視劇發展態勢進行了深入解讀。

這十大關鍵詞分別爲: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優秀傳統文化、人民美學、文明互建、經典文學改編、中國式科幻、文旅融合、國際傳播和現實主義。

其中,李京盛對優秀傳統文化、人民美學的解讀,尤其讓人印象深刻。

在他看來,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對電視劇創作來說,就要打破古裝劇和歷史劇之間人爲劃定的界限,將“古裝劇的細膩、精緻、唯美、流行的藝術特點,和歷史劇的厚重、嚴肅、真實、深刻的內容表達合二爲一。”

像《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長安的荔枝》《清明上河圖密碼》這樣,向歷史劇靠攏的古裝劇,就是很好的融合代表。

至於“人民美學”,“人民”是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而“美學”放在“人民”之後,既規定中國電視劇的的主題不能離開人民大衆,也讓人思考“美學”怎麼賦予人民。

“中國電視劇始終秉持着一個傳統,就是寫普通人的溫暖善良、寬厚仁愛和堅韌品格。文藝作品不能爲了戲劇矛盾的極致,犧牲對人民美學總體性的把握,而是在適當範圍當中,保留對人性角落和社會陰暗面、灰度空間的尖銳觸及。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李京盛強調。

主題發言後,來自平臺、製片公司、視覺技術公司和高校的代表圍坐一堂,在《影視獨舌》創辦人李星文的主持下,圍繞“主題創作彰顯文化自信”和“科技創新優化內容供給”進行了深入探討。

作爲平臺代表,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戴瑩、優酷優象工作室總經理周照中介紹了兩大長視頻平臺的內容佈局。

戴瑩介紹,愛奇藝的內容創新不僅僅侷限於題材,也包括整個劇集樣態。

比如像《我們的阿勒泰》這樣的只有六集的迷你劇作品,以後就可能會成爲一個常規內容賽道。

同時,愛奇藝也要在民國劇、愛情劇、都市劇這些既有題材上進行創新。

比如《追風者》就是一部民國劇,但從金融小人物成長切入民國風雲,就是一種創新。

另外,一些在長視頻平臺發展初期沒被重視,但受衆基礎穩定的一些類型,如抗戰劇、年代劇,在後續市場中也會迴歸。

比如,由張永新執導,正在拍攝中的《八千里路雲和月》,就是通過九個中秋節上發生的小人物故事,對抗戰故事進行了創新講述。

優酷則會在“一橫三縱”的前提下繼續發力。

據周照中介紹,“一橫”指的是優酷的獨播片庫,像《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甄嬛傳》之類;

三縱,分別是熱血賽道,以《凡人修仙傳》《少年歌行》續作爲代表;古裝與歷史結合的“歷史謎團宇宙”,以《清明上河圖密碼》《藏海傳》爲代表;以及短懸疑內容,以《邊水往事》爲代表。

前不久,優酷在香港國際影視展上發佈了港劇振興計劃,後續將有十餘部作品跟上。

另外,優酷也將在商業劇主賽道之一原創古裝劇上蓄力。

西嘻影業創始人兼CEO楊曉培和完美世界高級副總裁、完美世界影視業務負責人曾映雪,作爲影視製作公司代表,分享了各自公司的運營理念和內容條線。

近兩年,西嘻影業接連有《千古玦塵》《夢中的那片海》《好事成雙》《神隱》《煙火人家》等多部新劇播出,目前還有一部都市劇《六姊妹》正在拍攝中。

作爲一家比較新的公司,如此井噴式的上新,堪稱影視行業回調期的一個小奇蹟。

但楊曉培卻對自己的速度仍不滿意,“按照我的計劃,今年的第二部戲就已經要開機了,但現在還遙遙無期。我今天來到春推會,覺得不是劇集的春天要來了,而是夏天都來了。現在去找演員、導演、編劇老師都太難了,大家檔期都排到2025甚至2026年去了。”

楊曉培坦言,西嘻影業是自己的二次創業,作爲一個行業“老兵”她在內容規劃、市場把控上已經積累了多年“戰鬥經驗”,之所以能開足馬力生產,離不開優秀團隊的支撐。

“我現在對團隊的要求,是沒有全劇本不開機。而且得是製片人、導演、演員全都滿意的全劇本才行。”楊曉培強調。

曾映雪則介紹了完美世界影視的豐富劇集產品條線,有講援非故事的主題創作《幸福草》,現實題材都市生活劇《好運家》,正在籌備開機的講述京劇“譚派”創立者譚鑫培傳奇一生的《雲雀叫天錄》……

另外,完美世界影視經過一年多孵化,也擁有了成熟的微短劇團隊。

春節期間在抖音上線的微短劇《大過年的》播放量破10億,是春節檔熱度最高的微短劇之一。

目前,完美世界影視重點打造的一部與文旅融合的微短劇《放羊吧老闆》,已經完成備案。

通過回答微博網友提問,她還透露了完美世界影視工作室制度的關鍵理念:“各自做各自擅長的事情,大家一起爲這個事情負責”。

在關於技術賦能創新的話題上,著名導演康洪雷則與戴瑩、天圖萬境創始人圖拉古形成了深度對話。

康洪雷談到,自己從很多年前就渴望技術能加持創作。在諸如軍事劇、年代劇等特殊題材劇的創作時,如果能用技術解決“環境”和“背景”的問題,就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幫助觀衆沉浸到故事中去。

戴瑩介紹了愛奇藝目前最先進的虛擬拍攝棚,通過技術合成能實現虛擬環境,同時環境背景還能隨運鏡變化並實時呈現效果,能一定程度上解決康洪雷導演的需求。

愛奇藝出品的古裝劇《狐妖小紅娘》、緝毒刑偵劇《圍獵》,都使用了虛擬拍攝的技術。

圖拉古作爲虛擬製作體系的開發者和成熟應用者,則表達了他對虛擬製作的樂觀態度。

他認爲,所有LED虛擬拍攝,在未來三到五年都會被AI感知虛擬製片替代。而隨着虛擬拍攝的普及,電影生產和劇集生產的去中心化創作新生態有可能會誕生。

編劇張巍談了向觀衆學習的心得:很多時候這個劇一開始,你就會看到有彈幕、有二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在下一次寫作的時候就要學習人家喜好的方式,比如儘快地有反轉,比如全身都要長嘴,有事趕緊說,不要拖着、瞞着、拽着,這些都是從短視頻或者一些二創上學到的。

學者戴清分享了對都市情感劇的新體察:當下都市情感劇不完全是純粹從情感話題的角度去切入,還帶有更多女性的精神獨立、經濟獨立,以及她們的歷練和個人的精神成長。

今年春推會共吸引了500餘部作品參展,超過1200人註冊參會,是疫情後線下行業交流規模較大的一次。

儘管因爲發行模式的變化,春推會的信息交流功能已經超越節目交易功能,但業界的線下聚首依舊重要。線下交流才能看清頭部資源的分配情況,才能感知中腰部市場的生命力,才能瞭解大批創作者的堅守。

人與人的聯結很重要,尤其在這個行業依舊期待大規模復甦的早春。

【文/鐵皮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