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公車電動化空間、電力雙重阻礙 北市交通局:擬與捷運機廠合作

交通局長謝銘鴻、公運處長常華珍參觀木柵二站。(劉彥宜攝)

木柵二站爲臺北市首座快充充電站,交通局長謝銘鴻、公運處長常華珍參觀電池相關裝置。(劉彥宜攝)

爲於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欣欣客運羅斯福路幹線汰換爲電動公車,並於30日進行通車典禮。仍議員質疑,2030目標不簡單,電力和空間都是困難。臺北市交通局迴應,內湖、南港和松山用電較爲困難,擬與捷運機廠合作,目標於北投、港湖設充電站。

爲符合行政院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目標,羅斯福路幹線全面汰換爲電動公車,增加27輛電動公車。此外,木柵二站快充站爲臺北市首座快充充電站,且開放業者同型號之車輛共享。

民進黨臺北市議員簡舒培則說,2030全面電動化不簡單,充電需求尚未全面滿足,且充電站爲鄰避設施,與地方溝通還要加強,沒有電力和充電空間,就算電動車足夠,仍無法上路。

國民黨臺北市議員楊植鬥指出,油電混和的公車仍有必要,全面電動化的政策要增加彈性,促進環保的同時,避免因爲缺電導致交通打結,且充電樁也要有業者自己的發電系統,不全面仰賴臺電。

公運處長常華珍回覆,內湖、南港和松山用電較困難,但木柵二站並沒有電力問題,在較爲艱困的區域,將看捷運機廠是否能提供協助,若可以的話,北投將第一個設設充電站,接着評估內湖、南港是否能成爲第二個機廠充電站。

至於空間問題如何突破?常華珍解釋,公運處有16個場站,且從柴油巴士變爲電動巴士,並沒有鄰避問題,也會再加以爭取公車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