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哈佛女學霸放棄百萬年薪,一人一狗環遊世界!網友:她生我夢

伊娃永遠不會忘記那個夜晚。

2020年3月,也門,索科特拉島。

“最後一趟航班要走了!”凌晨時分,驚呼聲四面襲來。

數小時後,疫情席捲,世界停擺,離島航班盡數停航。

就這樣,伊娃被困在了島上。

“但我並不後悔。”她笑,鼻翼雀斑如樹影漏光。

因來此地參加越野馬拉松,伊娃囊中羞澀,語言不通。換誰不慌?

但沒關係的,在荒島,真誠是必殺技。

島民送來毛毯,夜晚她枕着星辰入睡。

漁夫伸出援手,白天她坐船出海捕魚。

婦女笑而不語爲她披上頭巾,小羊七嘴八舌粘着她親親。

入夜後,島上唯一的英語老師,給她講古老的傳說。

日落前,她買下一部摩托,請村裡少年教會她飛馳。

伊娃笑得見牙不見眼:“馬力賊猛,不愧是中國貨。”

羣山攬碧海,她站在懸崖之上,風吻披肩一千次。

藍天抱飛鳥,她身處險灘之緣,浪俯耳際竊竊語。

讀書、出海、拍攝、勞作,伊娃“困”在孤島整整3個月。

因與世隔絕,島上沒有一例疫情,雖風沙撲面,伊娃卻說那是最美的旅行。

離開那天,她將摩托車鑰匙送給青年,將視頻整理髮布。

“船開了。我又要開啓下一段孤獨之旅。”

時隔多年,32歲的伊娃Eva zu Beck已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旅行博主。

她粉絲百萬,去過60多個國家,因視頻太出圈,造型太粗野,有人喊她“戰損版李子柒”。

她能駕着一部路虎衛士,風塵滾滾翻越美國最孤獨的公路。

她也敢買下兩匹野馬,孤身一人馳騁在蒙古的萬里荒野。

伊娃,好猛一女。

但她背後的故事,鮮爲人知。

“所有人都罵我是個髒兮兮的瘋子。”她站在荒地裡,聳聳肩。

伊娃是牛津大學文學系高材生,畢業後在倫敦身居高職,人美錢多學歷高,誰不豔羨?

24歲那年,她遇到了自己的完美戀人:英俊高大,多金博學。

但我們總以爲嫁給了愛情,殊不知是陷入了噩夢。

婚後,伊娃患上驚恐、焦慮,精神全面崩潰,某日站在路邊,閃過一念:

“要是有一輛公交車碾過我就好了。”

季羨林曾寫:人間萬千光景,苦樂喜憂,跌撞起伏,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伊娃必須自救。

2018年的第一天,她簽下離婚協議,“我不想拖累他”。

她辭掉年薪百萬的工作,包裡只有一張去尼泊爾的單程機票、銀行卡現金、幾件衣服。

和一顆孤注一擲的心。

“伊娃是我見過最孤獨,最神秘的女人。”驢友評價道。

她見過非洲之巔乞力馬扎羅山的日出。

沒有狂歡,沒有尖叫,每次登峰伊娃都喜歡靜坐一陣,聽風的吟誦。

她完成了阿爾巴尼亞詛咒山脈115英里無協助的越野跑。

沒有隊友,不找搭子,她總是一個人跋涉山野,容細雨溼透背脊。

“以前,手機沒電我就煩躁,沒人陪伴就覺難過。”

“如今卻發現一切人和事都不過是過客,我學會咀嚼孤獨,那是人生最後的盛宴。”

一個人住店,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坐在草地和海灘上。

羣星共賞,飛鳥閒談。

突然明白了蔣勳的那句話:寂寞會發慌,孤獨卻是飽滿。

可這一路並不容易。

風餐露宿,伊娃必須將行李儘量縮減。

“洗不了頭,衣服皺巴巴,餐具上沾滿了塵土。”

而這卻讓她知道自然資源的可貴,“我將江河視爲饋贈,把雨水當作珠寶。”

長途跋涉,車子故障拋錨是常有的事。

曾經羸弱的學霸,如今學會了換輪、維修、加油。

滿身污漬的她笑說:“比我寫出一篇優秀論文還有成就感。”

這些年,她曾被野牛撞得頭破血流,也在雨林裡迷失過方向。

她曾被困在孤島90多天,也在雪地裡凍得舉步維艱。

但伊娃,只是在日記裡寫下Ryan Holiday的一部書名“Obstacle is the way ”。

這個來自《沉思路》的句子原文如是:

“行動的障礙促進行動,道路上的險阻變成了道路。”

那些曾令我驚懼之物,最終都成全了我。

對伊娃而言,與其說是旅行,不如說是一場修煉。

她學會了消除容貌焦慮。

在視頻底下,總有人評論:“你怎麼不打扮一下自己?總是髒髒的。”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她試着換上長裙,化了淡妝,但總有人不買賬。

心下一狠,她抓一件T恤,套上牛皮靴,翻上大路虎。

“花在和別人比較的精力越少,自我認同就越強烈。”

你說我不修邊幅?她就直接秀出腋毛。

“我不是小仙女,老孃是荒漠一匹狼!”

她還學會了半途而廢。

2年前,她挑戰雷尼爾山的仙境小路,150公里,荒涼崎嶇。

在爬到20公里時,伊娃已體力不支、噁心不已,但執念在腦海翻波:

放棄就是失敗。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凡事要堅持到底奮勇直追,工作後也被pua說要迎難而上好好加班。

半途而廢就是恥辱,未達目的就是loser。

但這一天,伊娃毅然回頭,她拍下這麼一張照片:

“山腰景色也很美。”

是啊,世上高山那麼多,夥計你急什麼?

伊娃曾有這麼一個口頭禪:世界屬於勇敢者。

她解釋道:所謂勇敢,不是膽大妄爲的莽撞。

是你既有改變生活的勇氣,又要保護自己的能力。

“你允許一切發生,卻從不慌忙。”

伊娃一直在路上。

她的粉絲越來越多,旅行節目邀約不斷,還迎來了第一位旅伴——

一隻叫小狼的狗狗。

從此,一人一狗,闖蕩天涯。

她們參加北極圈的馬拉松。

冰雪無垠,小狼的腳印是寫給遠方的信。

夜晚,雪地裡只剩幾點微弱燈火,狗狗哪懂寂寞,只把它當作螢火蟲在閃爍。

她們一同去山川遨遊。

春風也識相,將伊娃的亂髮吹成長詩的幾行。

潦草也優雅。

她們在海邊狂奔,剪影像一幅油畫。

她們在沙漠追逐,“我們腿上沾滿泥沙,心中寬廣坦蕩。”

“山川從不過問你何時結婚生娃,森林沒空管你有啥職業規劃。”

你啊,向前走就是啦!

“此刻、明天、眼前,都是你的,誰也搶不走。”她寫道。

看着伊娃的照片,我想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吧。

就像她說的:我們總以爲旅行是逃避,但最後我發現旅行是找尋。

去一個陌生的地方,見一些陌生的風景,遇一些陌生的人事。

這個過程中,我們一點點蒐集生命的碎片、活着的證據。

那讓我們肉體強健,內心豐盈。

你漸漸明白,半途而廢也沒啥大不了。

向小時候的自己學習,不會寫的題就跳過,不愛你的人就放手。

世界那麼大,風景那麼多。

你開始懂得,享受孤獨也是享受自由,學會放手便是學會收穫。

就像庫索書裡那句涼爽的話:

我知道什麼是自由了。

自由也許是,我不想擁有大海。

我想要成爲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