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教師不快樂! 3大主因曝光 家庭教養責任全歸老師管

臺灣未來學會、臺灣素養教育協會、瑩光教育協會及中華點亮生命教育協會今天公佈「臺灣中小學老師工作快樂情形大調查」。(林志成攝)

明天就是教師節,根據今天公佈的一項調查,全臺灣中小學老師有30.1%快樂指數在4分以下(滿分10分),過得並不快樂;有41%老師快樂指數在6以上,對於從事教師工作感到快樂。而老師不快樂的第一大原因是:學生家庭功能不彰,家長將教導孩子的工作都丟給老師。

臺灣未來學會、臺灣素養教育協會、瑩光教育協會、中華點亮生命教育協會聯合委託世新大學民調中心,在7月份針對臺灣中小學老師的快樂、不快樂現況做全臺的大調查,有3827位老師填答。

調查顯示,中小學老師每日平均工作時數超過10小時,代理教師與專任教師工時相同。專任教師行政工作時數達2.5小時,佔每日工作時數的1/4;組長行政工作平均每天花4.7小時;校長、主任行政工作平均每天5.8小時。

調查指出,全臺灣有3成的中小學老師感到工作不快樂,其中前三大原因是:一、學生家庭功能不彰,卻盼老師能管;二、給老師的期待太多,但專業支持太少;三、教育政策太多,老師無法負荷。許多老師表示,動不動就被家長投訴,投訴的理由多是由於家長對教學的不瞭解、以及來自學生的片面之詞。這些不屬實的指控,讓他們的教學熱忱被扼殺,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

臺灣未來學會理事長葉丙成呼籲,政府應該要有肩膀,對於不屬實的申訴應該要積極幫學校、老師排除,而非將申訴全推給老師自己去面對。否則長此以往,會嚴重澆熄教師們的教學熱情。

點亮生命教育協會理事長劉桂光呼籲各地方政府教育當局應該將教育的相關議題排除在 1999 的投訴之外。他認爲,教育問題的複雜性不是透過1999就能解決,而透過各種告密、揪錯、批評、指責、負向情緒、個人發泄、甚至用來借刀殺人的方式,只會消磨老師的熱情,徒增彼此的誤會與對立。

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藍偉瑩則是說,近5年來,教育現場從素養教學到跨領域課程設計,又接連着本土語、雙語、數位等政策不斷加入,要老師研習8小時後就上路,許多老師疲於奔命,老師身心不健康,臺灣教育不可能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