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行業應用漸入佳境(創新故事)

近日,我國5G牌照迎來正式發放3週年。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累計開通5G基站170萬個,佔全球5G基站的60%以上,登錄5G網絡的用戶超過4.5億,佔全球5G登網用戶的70%以上。

3年來,5G商用服務落地成效顯著,5G應用正融入各行各業。中興通訊副總裁、無線接入產品總經理柏燕民說,在工業、能源、交通、港口、礦山、醫療、教育等多個行業,5G的行業應用已實現“從0到1”的突破,邁向“從1到N”的規模落地。

6月10日,在國家能源集團煤焦化公司蒙西棋盤井煤礦,中興通訊5G本安型(本質安全型)700MHz基站井下實測驗證正在進行。筆記本電腦大小的5G基站首次在井下亮相,基站覆蓋測試表現優異,單站最優覆蓋距離超過700米。此前,首款2.1GHz礦用本安型基站也在井下驗證成功,與普通的隔爆基站相比,建網成本降低40%,安全性更高、適用性更廣泛、安裝更容易,重量和體積減少90%以上,更適合煤礦巷道覆蓋場景。

柏燕民告訴記者,這表明5G更加適配礦企生產需要,既能有效降低建網成本,也可以賦能智能化採掘、供電、運輸、通風、排水、洗選、安全保障和生產管理全流程,支撐建設安全、綠色、高效、智能的礦山。

在江蘇南京濱江中興通訊全球智能製造基地,利用5G技術實現了工廠園區無人化安防及巡檢、自動駕駛等業務。生產線上,5G已應用到機器視覺檢測、工藝數字孿生、AR(增強現實)遠程維修與指導等環節。

據介紹,依託5G網絡,中興通訊梳理出15個典型行業領域,並細分了上百個應用場景,積極建設5G生態。除滿足宏覆蓋、室內、熱點街道、高鐵隧道等常規場景的5G需求外,還提供空中航線、地面超高速磁懸浮等特殊場景覆蓋。例如,5G地空互聯利用成熟的陸地移動通信技術,構建一張低空寬帶立體覆蓋網絡,可支持1200公里/小時的飛行速度和300公里的超廣覆蓋半徑,用戶在萬米高空仍可獲取穩定、高速的業務體驗。

柏燕民認爲,對行業用戶來說,5G提供大帶寬、海量連接、超高可靠以及低時延等通信服務,可實現全連接數字工廠等衆多新業務場景的應用。隨着5G技術持續演進,在基礎的通信能力持續增強外,通過算力、感知、智能的增強和這些能力的開放,將和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區塊鏈等技術融合形成“組合拳”,催生並拉動5G產業鏈體系的不斷完善。

今年,我國計劃新增5G基站60萬個,還將實施5G行業應用“十百千”工程。在全球,5G整體發展良好,5G應用預期不斷上調,預計2022年底全球5G商用網絡將超過260張。

“5G通信技術迭代帶來產業升級,圍繞5G通信網絡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這些都爲5G商用化技術與設備的參與企業帶來了巨大發展機遇。”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謝峻石說,對中興通訊來說,一方面將持續助力全球5G網絡建設,同時還將把握算力、產業數字化、綠色低碳、信息與通信技術融合等技術浪潮帶來的機會,拓展服務器及存儲、終端、數字能源、汽車電子等企業發展的“第二曲線”,創造出持續快速增長的新空間。

“我國已發展成爲全球最大的5G市場,規模經濟效應形成後,可長期保持5G領域的領先地位。”謝峻石說,藉助5G的領先優勢,在標準化方面積極佈局,持續促進全球5G產業鏈發展,將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更加蓬勃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1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