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後罹子宮頸癌第2高峰期 停經後切莫輕忽

國泰醫院婦癌中心主任何志明表示,門診中即有一位70歲邱姓婦人,曾於美國法院從事法律事務,原每年定期抹片檢查,因退休回臺定居,加上5~6年前所熟悉的婦產科醫師退休,羞於給不熟悉的醫師內診,於是停止了抹片檢查多年,直到某天感覺腹部悶脹,以按摩器按摩腹部發生陰道出血才就醫,經診斷爲第二期B子宮頸癌,所幸手術切除乾淨,並同步進行放射線治療及化學療法,追蹤迄今3年皆無復發跡象。

另一位55歲的吳姓婦人,停經前因有子宮肌瘤每次都經血量過多,在健康考量下,每年都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皆正常,停經後4年,覺得不用再忍受停經前子宮肌瘤所造成的過量經血,加上羞於就醫,就未再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直到最近行房幾次出血才就醫,經診斷爲第一期B1子宮頸鱗狀上皮癌,所幸手術切除乾淨,定期追蹤檢查即可。

何志明指出,子宮頸癌發生率在臺灣目前仍高居婦女癌症第7位,每年仍約有1600例新增案例,近600多人因而死亡,40~50歲是罹患子宮頸癌的第一高峰,70歲以後則是第二高峰,不少婦女以爲停經後婦科疾病發生率就會下降,這是錯誤的觀念,尤其子宮頸癌跟停不停經沒有關係,反而會因而掉以輕心,增加罹癌風險。

目前國健署有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而根據相關統計,婦女3年以上未做子宮頸抹片的原因,覺得不好意思佔11.2%,可見不少婦人是羞於就醫,呼籲婦女爲了自己的健康,千萬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就不做檢查,一開始最好前3年每年都做檢查,若連續3年都正常,再改3年做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