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婦人車禍骨折 醫院運用高壓氧加速恢復

巫奶奶在術後住院期間接受高壓氧輔助治療,使用柺杖行走恢復良好。(衛福部苗栗醫院提供/李京升苗栗傳真)

巫奶奶開心與主治醫師汪家成合影留念。(衛福部苗栗醫院提供/李京升苗栗傳真)

苗栗縣74歲巫奶奶1個月前在因爲車禍受傷,導致左手腕、髖骨都骨折,醫師決定在骨折手術後輔以高壓氧治療,讓患者得到了最佳治療效果。

巫奶奶當時過馬路,不慎遭公車擦撞摔倒在地,經救護車緊急送往衛福部苗栗醫院急診就醫,經由X光等詳細檢查,發現她左手腕、髖骨骨折,骨科主治醫師汪家成與病人討論後,決定骨折手術後輔以高壓氧治療。

部苗骨科醫師汪家成表示,髖骨骨折對年紀較長的人來說,是非常嚴重的骨折,不僅疼痛還會造成功能喪失、生活品質下滑,甚至影響其他器官功能運作,再加上左手腕也骨折,會讓患者臥牀時間加長,甚至在練習行走的過程中,因爲少了上肢的輔助支撐,而導致已復位固定好的髖部骨折發生問題。

在與病人討論後,決定在手術後立刻加入高壓氧治療,約2周住院期間,巫奶奶一共使用高壓氧10次、恢復良好,在能獨立使用柺杖行走後出院,目前於門診追蹤。

由於高壓氧讓她恢復快速、順利出院外,她還覺得高壓氧同時消除以往莫名的疲勞無力感,因此在門診回診追蹤時,還主動提出希望能不定時到醫院使用一下高壓氧的心聲。

汪家成醫師解釋,一般傷口通常在1到2星期內會慢慢癒合,但車禍外傷可能會因爲感染、血液循環變差而遲遲無法恢復,這時就可以在術後儘快地來使用高壓氧,幫助受傷部位癒合以及體力恢復。

另外,倘若病患原本身體狀況就較差,還可在開刀前先用高壓氧「優化」身體狀態,讓身體更能承受壓力及應付開刀的衝擊。

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院長李明輝醫師指出,高壓氧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輔助治療,幾乎所有外傷或疾病都有幫助,有些還有驚人效果,甚至已有民衆把它當作養身健體的一部份。

目前院內已有單人式高壓氧艙2部,明年會裝置第3部,單人式高壓氧艙是最爲舒適的治療方式,全程採用躺臥姿式,治療用的氣壓和時間都是個人化的、因人因症「量身訂做」,而且,過程中還可選擇聽音樂或觀看電影或電視節目,十分舒適愜意,提供患者另一項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