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北大院士:不是別人要卡我們脖子,而是我們的教育困住了自己

86歲的“北大院士”姜伯駒語出驚人:“不是別人要卡我們的脖子,而是我們的教育困住了自己!” 此言一出,殺人誅心,卻句句都是大實話,揭開了“中國教育”環境存在的巨大問題!咱們來看看中國的教育模式,中國的教育模式,說白了就是“填鴨式”教育。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然後做筆記,背答案。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它能夠保證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知識點,但是對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卻是大大欠缺。

就像姜伯駒老先生說的,這種教育模式可能真的“困住了自己”。中國的標準化考試也很有特色,我們通常說的“一考定終身”就是這個意思。一次考試,就決定了學生的未來,這樣的制度對於學生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學生們不僅要應付各種課程知識,還要不斷地刷題,甚至犧牲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社交時間去追求高分。可是呢,這樣的教育方式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創新能力無疑是一種束縛。中國教育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過於強調共性,忽視個性。在很多情況下,學生的個性被壓抑,只能按照規定的路線去發展。這不僅不利於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還可能導致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學生被埋沒。

看看那些參加“創造營”的孩子們,他們的個性被釋放出來的時候,才能是多麼的閃耀!不過,如果他們按照傳統教育方式去發展,可能就很難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了。還有,中國的教育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缺乏實踐機會。理論知識是重要的,但是隻有理論知識而沒有實踐經驗,學生很難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而且,很多學生抱怨說,他們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用不上,就是因爲缺乏實踐的機會。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不過話說回來,中國的教育有着一些值得稱讚的地方,比如說它能夠讓大多數學生都掌握到基本的知識,而且標準化考試也確實能夠幫助學生們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但是同時,我們也不能閉眼不看它存在的問題。填鴨式的教育模式,一考定終身的壓力,過於強調共性忽視個性,以及缺乏實踐機會等等,都是我們需要認真反思和改進的地方。所以說啊,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來完善中國的教育,讓它更加符合學生的需求,培養出更多有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邁向教育現代化的目標,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得到全面發展。信息來源:《海峽新幹線》欄目官方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