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讀文言自己去…教團推A、B版國文 網:能力分班逆?

文言文到底有沒有留在國文課本的必要,教團提出「雙版本」看法。(圖/視覺中國CFP,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文言與白話爭議持續,支持文言的一方表示「文言文是文化的精粹,可以讓學生文學程度增加」,支持白話文人則認爲,「白話文代表意義纔是屬於現代的」;幾個教育團體就在6日召開記者會,認爲應該要「把國文課分級」,讓愛文言文的人去讀文言、喜歡白話的人也可以讀白話,纔是「適性教學」。

今天有國教行動聯盟、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全國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全國幼教家長聯合總會4個教育團體共同開記者會,認爲數學早已分兩版,英文科也決議分4500字彙、7000字彙的兩版本,國文也能分,A版文言文30%、B版50%,讓學生可以依興趣選修;強迫學生學習自己沒有興趣的文章,只會造成更多悲劇,「分級纔是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適性揚才」。

教團表示,現在贊成跟反對兩方的說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最重要的還是「學生纔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對於語文的興趣、程度都不同,就像要分文理組一樣,語文也應該分級;「給不同條件的人相同的待遇,就像給相同條件的人不同的待遇,同樣不公平」,教團說,現在有更多的人選擇讀大學,人的多樣性高了,教材也要更新。

如果學生的興趣不是國文,但給了超出程度的文言文,更沒有辦法引起興趣,不如只給入門款的文言文,把其他時間拿來加強他的強項科目,未來出社會如果想讀文言文也有自學基礎知識;教團說,對於文字敏感度高的學生,當然可以從高中增廣見聞,學習深入探討,也能銜接大學課程,「這才能發揮學生真正的天份」。

不過有網友認爲,這樣根本是在「回頭路」,如果早知道要這樣,「直接全部能力分班就好啦,幹嘛統一編班?」不過也有人認爲,高中本來就是要探尋自己興趣的時候,「以後甚至可以改成只留一些必修學分,其他全部選修」,不然高中的東西學過也就忘了,不如早點加強有興趣的專業,「如果那些東西真的會用到,出社會之後一定會再自學的」。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NEWS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