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考試時間調整作息、飲食要清淡 一線老師支招高考前準備

新京報訊(記者 劉洋)2021年高考即將拉開帷幕。考前這幾天如何調整作息,保證高考期間能穩定發揮?考生家長應該注意哪些方面?6月3日,新京報記者採訪了有畢業班帶班經驗的高中班主任老師,給考生及家長支招,幫助考生們順利度過這一關鍵時刻。

飲食:吃易消化、熱加工食品 注意營養均衡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語文老師王文芝曾帶過多屆畢業班,她建議,考生們這幾天不要大幅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飲食方式保持穩定。因爲考前總是“懸着心”,考生腸胃可能相對來說比較脆弱和敏感,王文芝建議考生選擇容易消化的粗糧、粥和熱加工食物,少吃生冷食品。“飲料、冰淇淋也要放一放,咖啡、濃茶儘量少用,以免因爲腹瀉影響考試發揮。”

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高中班主任潘輝文曾帶過三屆畢業班。她介紹,從以往經驗來看,有的考生在考前可能會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但即便實在不想吃飯,也要保證蛋白質和牛奶的攝入,營養跟上了才能在考試時保持精力充沛。同時,她也建議考生不要吃太油膩和刺激的食物,以免出現不良狀況,之前有學生考前吃了芒果,考試當天嘴就腫了,還有考生喝了涼牛奶,導致考試時肚子疼。

王文芝建議家長在飲食方面給孩子的營養搭配要合理,可以相對減少葷菜的攝入。如果因爲考試緊張發生神經性腹瀉等情況,要將實情提前告知監考、巡考老師,以免考試期間出現意外情況。

作息:不要熬夜學習,將興奮點調至考試時間

很多高三學生有熬夜學習的習慣,興奮點在夜間,白天的精神狀態不好。而高考第一場考試在上午進行,潘輝文建議,考生在考前一定要按照考試時間調整作息,保證在考試時段內大腦處於興奮狀態,並儘快養成在考試時間內不如廁的習慣。

“如今北京高考要考四天,戰線拉得很長,很考驗考生的體力和情緒,所以休息很重要。”王文芝也建議學生們不要熬夜,抓緊時間調整作息,這幾天最好保持午休習慣,時間不宜過長,十五到二十分鐘讓大腦放鬆,才能在考試時處於最好的精神狀態。“如果晚上實在睡不着,可以聽輕音樂。”

今年高考首日恰逢星期一,潘輝文建議考生在週六週日可以放鬆,但不能徹底懈怠,要有適度的緊張感,如可以和同學約在一起復習,或者逛公園談談考前準備。

家長:做好後勤工作 可陪孩子提前探訪考場

對於陪考的家長們,老師們均建議高考家庭首先要保證家庭氛圍溫馨和諧,不要吵架,以免引發孩子緊張、壓抑的情緒。

去年7月,王文芝陪女兒參加了高考。她認爲,家長是否在考場外陪考,可以和孩子商量後決定,有的孩子敏感、不希望家長在考場外等候,可以定好接送孩子的地點和時間,遵從孩子意願。“家長要保持和顏悅色,儘可能少問考過什麼。交談時間不要太長,讓孩子心平氣和地面對考試。”

“家長至少要在這幾天內做好孩子的心靈導師,疏導孩子情緒,並做好後勤服務工作。”潘輝文說,除了給孩子提供營養飲食,提醒他們早睡早起,也可以趁週末時間幫孩子準備考試物料,如購買正版的2B鉛筆。“我們以前在閱卷的時候確實發現有答題卡機器掃不上。”

王文芝建議,家長可以陪考生提前去現場瞭解考場情況,比如入場地點,街道是否寬闊,停車是否方便,路線是否順利等。

新京報記者 劉洋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