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任對陸手段大轉變 仍可能「連臺制中」

美媒《華爾街日報報導,拜登幕僚中國大陸研究專家預測,拜登對北京態度將更進一步強硬,途徑上更仰賴來自與盟友聯手對陸施壓,臺灣也是潛在的合作對象之一。(示意圖達志影像

民主黨拜登成爲總統當選人後,外界關注未來多項施政方針。據美媒《華爾街日報》報導,拜登幕僚與中國大陸研究專家預測,拜登對北京的態度將更進一步強硬,但是在手段與途徑上更仰賴來自與盟友聯手對陸施壓、制裁或者藉由其他工具形塑北京行爲,而臺灣也是潛在的合作對象之一。

報導指出,拜登幕僚表示,拜登先前曾釋出對陸強硬的訊息,特別是針對人權紀錄施壓,擱置川普「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並與不同美國盟友合作,約束北京在區域內的行動並限制大陸政府扶持高科技產業作法,而臺灣是可能的合作對象。

曾任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現任亞洲協會(Asia Society)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國際安全及外交部門主席羅素(Daniel Russel)表示,拜登與拜登幕僚正在討論兩大議題,首要爲接觸理念相近的民主盟友與夥伴,其次爲確保美國政策與戰略根植於人權、民主原則市場經濟等共同價值

分析家指出,川普偏好以單邊對付大陸,並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重要陸官員直接打交道,追求廣泛的商業折扣;而拜登的方式可能與其他關切大陸的盟友夥伴共同參與,其對陸政策也更容易預測。美國投資銀行科溫公司(Cowen & Co.)分析師克魯格(Chris Krueger)說,「美中關係持續惡化,但在拜登下,美國的政策會更加線性、更好預測」。

報導稱,亞太地區不同的民主國家與夥伴將會見美國全新的考量。例如川普政府爲了避免激怒北京而衝擊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在與臺灣討論全面性雙邊貿易協定談判時態度反而變得小心謹慎;基於協助臺灣可能會激怒北京,故拜登對臺政策將深刻影響美中臺關係。曾任美國副國務卿的拜登外交政策幕僚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推特上表示,「與臺灣更緊密的經濟關係也有助鞏固雙邊共享的民主價值,以及對區域和平穩定的共同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