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不義遺址」 高雄展出

日本爲應付戰爭龐大的通信需求而興建鳳山無線電信所,二戰後國民政府撤退來臺,該處除了維持無線電臺用途,也成爲情報隊駐地,用來偵審、拘禁政治犯與思想犯的場所,令人聞之喪膽;爲求隱匿,漆上白色圍牆,改稱鳳山招待所,至此「白色封印」隨之流傳,直到1962年在鳳山招待所成立海軍訓導中心,負責管訓軍中頑劣份子,稱其爲海軍明德訓練班,「白色封印」的神秘色彩才逐漸退去。

展覽以鳳山招待所做爲不義遺址巡迴展首場展出地點,是希望引領民衆透過現地導覽,循着歷史的軌跡,認識白色恐怖歷史演進歷程,並藉由不義歷史遺址來推廣在地人權教育,促進轉型正義。

文化部政務次長丁曉菁指出,臺灣首次將戒嚴時期「政治犯」處置流程研究成果,透過不義遺址的串聯和展覽情境還原,讓空間有了座標,用記憶克服遺忘,就像宮崎駿作品神隱少女裡的一句話「名字一旦被奪走,就會找不到回家的路」;盼藉展撫平創傷,消弭對立,奠定未來國家的發展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