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私募最新發聲:進攻!

春節後,A股迎來一輪強勢反彈行情,上證指數一舉突破3000點大關,北向資金大舉買入,投資者情緒顯著回暖。不過,此輪A股究竟是超跌反彈還是反轉,市場再現分歧。

近日,百億私募中歐瑞博董事長吳偉志旗幟鮮明地表示,對於接下來行情的定性,我們的觀點很明確,不是熊市中的反彈,這一輪熊市底部已經探明瞭,即熊市結束了,倉位已提升到偏進攻的水平;不過,也有私募表示,當前的市場是超跌反彈,中期反轉有待確認。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市場波動的加大,不少投資者都遭遇了業績的重大挑戰,尤其是之前一直穩定賺錢的量化產品。仁橋資產夏俊傑感嘆,低波動的產品已經不復存在了,不管是哪類產品,只要底層配置的是高波動的資產,其波動屬性早晚都會顯現出來。

中歐瑞博吳偉志:熊市底部探明,倉位轉向進攻

剛剛過去的2月份,A股的走勢可謂驚心動魄。節前,A股一度加速下行,中小盤和微盤股一度遭遇流動性危機,不少股票經歷恐慌性的拋售行情;自2月8日以來,A股又強勢反彈,迎來了一輪八連陽,不僅收復失地,滬指還一舉攻上3000點大關。

3月4日,百億私募中歐瑞博董事長吳偉志在最新一期《偉志思考》中表示,這一輪熊市,整體來說是從2021年2月開始的,那個時間點是核心資產的高光時刻。到2024年2月初,這一輪熊市下跌的時間已經持續了1087天。自2006年以來,A股有過5輪大級別的下跌,這一輪持續的時間是第二長的,僅次於2010年11月到2014年3月的那一輪。下跌的幅度(-45%)是第三深的,但與第二深的(-47%)下跌幅度很接近。

“回想2021年初核心資產的人聲鼎沸,基金銷售日光限售。到了今年2月份,別說權益基金銷售了,公募與私募的存量客戶不管虧了多少錢,都要贖回止損,擋都擋不住,2024年2月份量化基金管理人也出來道歉,這些熊市後期的絕望特徵已經非常的明顯了。”吳偉志說。

吳偉志指出,“對於接下來行情的定性,我們的觀點很明確。不是熊市中的反彈,這一輪熊市底部已經探明瞭。換句話說,熊市結束了。”

不過,吳偉志也表示,熊市的結束與大牛市的開啓還不是同一概念。“我們不認爲接下來市場會走出全面系統性上漲的泡沫牛,至少現在我們還沒有看到這種讓多數人充滿期待的場面出現的充分條件。對於估值依然很貴,基本面欠佳的公司,即便市場系統性的熊市結束,但是個股的熊市未必結束,繼續新低甚至退市的風險依然存在。”

同時,吳偉志透露,中歐瑞博的倉位已經從中性水平提升到偏進攻的水平了。“我們除了之前看好的高股息資產外,對於這一輪深跌下來估值很便宜的優質公司,這兩年很不受待見的成長股,我們都覺得到了可以長線佈局的階段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一期的《方略》中,吳偉志在對談方三文時表示,在經過連續下跌後,港股悲觀出清的程度已經非常充分,A股的溫度比港股高一些,但也是低溫區,“不會持續太久”。

吳偉志的產品當時是均衡倉位(注:該對話發生在春節前。75%的倉位以上,吳偉志定義爲進攻型倉位;50%—75%之間,我們叫做均衡性倉位),在被問及何時會加倉時,他認爲要看到市場出現正反饋時。

即經歷一輪節後的行情後,吳偉志已經確認了市場底部,並看到了正反饋,所以將倉位轉向了進攻。

“我們看到的正反饋出現的時候,是牛市中的早期。熊市末期、牛市初期的重要判斷標準之一是,看到優秀的公司帶頭先漲。因爲有些永遠不離場的存量機構資金要在市場中找相對最好的公司,以此形成了賺錢的效應、正反饋,是牛市的第一槍。”吳偉志在《方略》中表示。

超跌反彈or反轉?市場再現分歧

在滬指站上3000點後,對於後市行情能否持續,A股究竟是超跌反彈還是反轉,市場再現分歧。與吳偉志不同的是,有私募認爲目前仍是超跌反彈,中期反轉還有待確認。

老牌私募星石投資首席研究官喻宗亮表示,節後兩週時間裡整體以漲爲主,我們把最近的表現定義爲年前流動性危機後的超跌反彈。往後展望的話,還需要結合未來宏觀經濟基本面的演繹情況去看,它的反彈幅度可能會跟超跌幅度有關,超跌反彈之後,就看宏觀政策和經濟方面的具體變化。

喻宗亮指出,我們將A股簡單分爲紅利資產、與量化相關的微盤類資產,以及大盤核心資產。在過去幾個月裡,微盤股和紅利板塊受到的追捧比較多,而大盤核心資產相對不受市場待見,這是因爲核心資產之前被炒作得比較高。

“長期而言,我國經濟肯定還是會向前發展的,因此我們會更加偏好大盤成長類資產,這些資產的成長溢價已經被殺完了,但是這些資產的成長性本身並沒有消失,所以這類資產的性價比會好一些。這類資產上漲可能需要等待一個信號,就是經濟本身表現會不會有一些改觀。”喻宗亮說。

相聚資本也表示,當前市場處於急跌後的反彈階段,前期已經參與的投資者獲得賺錢效應,未參與的則承受着逼空壓力。前者傾向於繼續持有,後者則積極觀察,做好入場準備。從風格來看,反彈演繹的過程最早是紅利,然後到優質成長,再轉換到小微盤,這也符合前期下跌的順序,可以說是“對稱性反彈”。

“回到基本面來看,我們更傾向於認爲當前的市場是超跌反彈,中期反轉有待確認。資金層面看,目前主要是前期減倉的資金回補,未來仍需等待更多增量資金。”相聚資本表示。

低波動產品不復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市場的風雲突變,波動明顯加大,不少投資者都遭遇了業績的重大挑戰。尤其是之前一直穩定賺錢的量化產品,其中量化指增產品回撤小、收益穩的神話被打破,DMA產品加槓桿賺錢快的信仰也出現崩塌。

經歷了2月的行情後,不少人感慨,低波動的產品已經不復存在了,無論是主觀、量化還是中性產品。對此,仁橋資產夏俊傑表示,“確實,不管是哪類產品,只要底層配置的是高波動的資產,其波動屬性早晚都會顯現出來,長期的低波動是不現實的。”

作爲一名普通投資者,如何在一個高波動的背景下做好投資,提高收益率?夏俊傑認爲,最重要的仍然是儘量避免不可逆的錯誤。這種錯誤,要麼發生在市場高位樂觀貪婪的時候,要麼出現在市場低位悲觀恐慌的時候。當然,精準判斷市場位置沒人能做到,但相信最基本的常識即可。

在此基礎上,夏俊傑表示,投資者要盡力理解所投資的產品以及背後管理人的策略和風格,管理人的言行一致和可理解很重要,因爲真正的理解纔會產生信任,而信任往往是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抉擇的最底層因素。最後,做好自身的資金籌劃,讓心態更主動更從容,投資最終還是服務於生活,而不是相反。始終堅持這幾個因素,長期的結果不會差。

重陽投資也表示,2023年初,國人擺脫了疫情的困擾,抱着雀躍的心情準備迎接經濟的強力復甦,卻不料預期落空,這很大程度上加劇了投資者的心理痛苦。這種猝不及防的情形也印證了重陽投資創始人、首席投資官裘國根的一句論斷,“投資是一場與不確定打交道的遊戲。”不確定性時代,投資人更需要重新檢視自己的投資方法論和底層邏輯。

責編:戰術恆

校對:楊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