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社交距離」有那麼神?臺大感染科醫:不如這樣做

新聞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緊張,指揮官陳時中於3月31日呼籲民衆要有社交距離建議保持「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以降低社區感染與傳播機會臺大醫院兒童感染科醫李秉穎在1日的ETtoday《雲端前線》指出,預防飛沫傳染最有效的手段是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有什麼重要性嗎?」

▲民衆戴口罩搭捷運並站出社交距離。(圖/記者林敬旻攝)

李秉穎認爲,「接觸傳染」纔是最可怕、最重要的傳染途徑,社交距離只要柔性勸導即可,臺灣人口稠密可行性實在太低,並說到若情侶在人前保持距離,人後依舊親熱廝磨,「還不是傳染?」臺灣提出該政策,或許是借鏡新加坡,對此,他直言:「外國月亮比較圓嗎?」節目現場也進行實測,主持人楊文嘉噴霧器模仿打噴嚏飛沫距離,1.5公尺以上的來賓也中招,可見社交距離並非自保上策

作家吳睿穎也打趣的說,此項措施讓「情侶哭哭」,就算公開場合禁止,回到家裡根本無從可管。他認爲臺灣防疫做得夠好,沒必要去學習疫情更嚴重的國家,「爲什麼不是他國來學臺灣?」他也發現,臺灣社會風聲鶴唳,若又強調保持社交距離,很可能造成全國性的恐慌,他呼籲民衆心態要良好,「不要沒病死就先嚇死。」

《雲端最前線第805集FB》 《雲端最前線第805集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