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大屯山美景 淡水竹圍建物限高

新北城鄉局針對淡水竹圍地區的156處街廓,明訂建物天際線高度,保護大屯山山巒景觀,7月起發佈實施。(新北市城鄉局提供/許哲瑗新北傳真)

新北市淡水竹圍地區背依大屯山、面朝淡水河環境依山傍水,卻因建物限高規定模糊,參差不齊的高樓遮蔽山棱線,放眼望去大屯山彷彿成了「癩痢頭」,東缺一塊、西缺一塊;爲此新北市城鄉局日前針對竹圍地區156處街廓,明訂建物天際線高度,7月起發佈實施。

淡水竹圍地區都市計劃範圍座落淡水河出海口與大屯山之間,爲保護大屯山景色,新北市府2011年1月訂定建物天際線管制規定,自淡水河岸往八里方向觀看,建物高度「須低於山棱線20%」,不得過度遮蔽大屯山天際線。

但因視野角度不同,加上山脊線高度繪圖落差等認知差異建商在量測時難免與規定限高不符,不僅引發爭議,也導致高高低低的高樓建物,把大屯山切成一塊一塊,從淡水河畔放眼望去,大屯山彷彿成了「癩痢頭」,東缺一塊、西缺一塊。

另外,曾有建商在山坡興建26層樓高的海景住宅,遭周邊住民質疑建物突兀、超過限高,已嚴重破壞大屯山景觀,但經過都市計劃審議委員會審查,高度卻是在合法範圍內。

城鄉局表示,市府去年初啓動建築高度評估計劃,運用電腦程式分析各街廓地形高低,直接計算出竹圍地區156個街廓許可的建築高度,每個街廓都有明確限高,最低48公尺、最高145公尺,讓建商不再迷惘,也保護大屯山天際線景觀。

城鄉局表示,新規7月1日起發佈實施,現有建物不受影響,但7月1日後送審的建案,都須符合各街廓的限高規定,盼減少建物量測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