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疥瘡病患混住病房 奇美醫院稱「沒接觸不會傳染」家屬怒:出事誰負責

一名泌尿科患者入住臺南奇美醫院期間,被安排與疥瘡患者同病室,公共區域就擺放生物垃圾桶,讓家屬憂心因此被感染。(圖/病患提供)

北市聯醫陽明院區上個月院內才爆發疥瘡院內羣聚感染,臺南奇美醫院近日也發生違反治療指引,將疥瘡病患與一般住院病人「混住」狀況,病患家屬憂心住院期間被感染疥瘡,要求換病房,卻遭院方迴應「沒有接觸到病患皮膚就不會傳染」,且已沒有病房可換回拒,家屬只得「自救」及早辦理出院。

根據疾管署疥瘡管理指引,安置疑似或是確診疥瘡的病人時,必須優先安置在單人房,若單人房不足,則須將同樣感染疥瘡病人集中安置在同一病室內。也就是說,病室中,不能同時混住疥瘡患者與其他一般患者。

一名泌尿科患者日前因爲腎結石手術入住臺南奇美醫院,住院期間,同病室隔壁牀入住一名疥瘡患者。病患家屬女兒許小姐表示,因爲聽到隔壁牀不斷呼喊「好癢、好癢」,且看到包含醫生、護理人員全副武裝,穿着全身防護衣、手套幫隔壁牀病患看診,一問之下才知道竟是疥瘡患者。

許小姐說,當場向護理人員表達疑慮,護理人員卻回覆,該患者不會下牀,不會共用到公共區域,且皮膚接觸到纔會傳染,一般人不會那麼容易被感染,還說「除非去廁所,進去的時候再注重消毒即可。」家屬不滿,醫院不僅沒事先說,萬一不幸遭傳染誰要負責?且公共區域就放置生物垃圾桶,擔心因爲媽媽纔剛動完手術,身體虛弱恐被感染,只好連夜提早辦理出院。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根據疥瘡感染管制指引,醫療機構需讓疥瘡患者優先入住單人房,若牀位不足,則可多人一房,但須同爲疥瘡病患。若醫院違反指引並因此發生羣聚,就可依照傳染病防治法開罰。會再請臺南衛生局瞭解。

奇美醫院表示,該疥瘡患者已完成治療,是「爲求慎重在該病室等待皮膚科檢查即可解除隔離之疥瘡病人」,因當時沒有單人病房可用才短暫造成與其他病患同房,對家屬造成不便感到抱歉。而該名疥瘡病患住院期間有一規定做好個人防護,目前已經痊癒解除隔離,同病室病人亦無受到感染,病家可以放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表示,高齡社會結構下,慢性病人口變多,包含醫療、長照、安養機構等很容易發生疥瘡羣聚,主要透過皮膚接觸感然,但也可透過牀單、衣物等接觸傳播,而常見感染媒介往往是看護與護理人員,醫院管理一定是採一人一室,隔離治療,並徹底清消才能避免爆發羣聚。

至於目前各大醫院是否因爲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個案倍增,導致病牀不足?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目前全臺929間負壓隔離病房,還有447間空房,使用率僅43%。專責病房共1384間,尚餘空牀1110間,仍有餘裕,主要是因爲近日的確診個案多爲輕症,醫療量能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