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跨省通辦”再度擴大範圍

本報訊(記者 王薇北京跨省通辦”的朋友圈又擴大了。近日,通州區市場監管局天津寶坻區發出首張“跨省通辦”營業執照,這也是該局繼6月25日在香河縣發出首張“跨省通辦”營業執照後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取得的又一進展。

女士就職於北京依普奧克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近期,因公司洽談需要經常往返於北京通州和天津寶坻之間,由於本次業務合作涉及到兩地汽車貨運服務,公司取得道路貨物運輸許可證之後,一直沒有前往登記機關將經營範圍延期,疏於考慮證照之間加載信息不一致的問題,因此導致無法簽訂當前的服務合同。留給程女士辦理業務的時間不到一週,她這下犯了難。通過向通州區市場監管局電話諮詢,程女士瞭解到了“跨省通辦”的辦照新政策,辦事人無需離開天津市,坐在家裡就能領到通州區核發的營業執照。

在諮詢人員指導下,程女士登錄“北京市E窗通登記服務平臺”,在網上填寫了企業經營範圍變更登記信息,完成網上實名認證和電子簽名後,通州區市場監管局1小時內就通過了審覈。“當時我還收到了一條信息,他們會把辦好的營業執照寄到我家裡,讓我注意查收,讓人感到心裡暖暖的。”程女士說,“這樣的服務太方便了,如果回北京辦理手續再回來洽談,可能真的就錯過了最佳時機,對我們這種中小企業來說,每一次簽約的機會都倍加珍惜,非常感謝兩地市場監管部門的通力協作。”她拿着剛到手的營業執照高興地說。

據瞭解,通州區市場監管局充分依託“北京市E窗通登記服務平臺”的技術優勢,今年年初通過整合多部門審批系統實現了“互聯網+證照聯辦”,探索並完善了“網上審批+跨域寄遞”的工作模式,並將該工作模式全部嫁接移植到了“跨省通辦”工作中。“‘跨省通辦’的成功推行,既是廣大人民羣衆的需要,也是創新推動、科技賦能的結果,爲的就是營造更加高效便捷的營商環境,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和共同提升。”通州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王通新說。

據悉,隨着通州區市場監管局與周邊市、區、縣市場主體登記部門的工作協作不斷深化,通州區目前已經和河北、天津多個毗鄰市區縣實現了市場主體登記的無差別受理、同標準審覈。下一步,通州區市場監管局還將推動建立跨區域的“全程網辦秒批”+“線下業務一日辦結”統一工作標準和工作機制,通過區域間市場主體登記標準、環節、流程統一,最終實現企業全生命週期一網通辦,執照公章寄遞到家以及電子執照、電子印章的多場景應用,讓企業真正告別“來回跑”“折返跑”。

內存

“跨省通辦”正在連點成面

推動個人服務高頻事項“跨省通辦”,推動企業生產經營高頻事項“跨省通辦”……去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中指出2021年底前要基本實現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髮現,今年以來,本市在醫療養老、社保、企業註冊登記等高頻事項“跨省通辦”中集中發力,連點成面,已形成多點突破。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正在多領域“跨省通辦”的實招中穩步推進。

身在北京的佛山陳先生,想在佛山購置一套商品房,由於工作原因,他無法趕回佛山市辦理前期證明材料,今年4月15日,他的這一問題迎刃而解,海淀區政務服務管理局與廣東省佛山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簽訂《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協議》,確定了首批通辦事項清單。陳先生通過海淀區政務服務中心便民自助終端就可以與佛山實現證明材料的“跨省通辦”。海淀區的這一舉措實現了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的“跨省通辦”。據瞭解,目前,辦事人可以在海淀辦理24項佛山市政務服務事項,包括社保、住房、納稅等領域。

6天后,也就是從4月21日起,北京市179項政務服務事項在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實現了“跨省通辦”。重點解決在北京和北三縣之間通勤人員的個人高頻事項辦理需求,主要包括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等23類與羣衆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務服務事項。北青報記者瞭解到,接下來兩地將通過互設“跨省通辦”窗口、推行“政銀合作”模式、加快系統平臺對接、探索建立審批互信機制等方式,不斷加強政務服務領域一體化聯動,全面提升“跨省通辦”協同能力。

今年2月,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表示,北京已有200餘萬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該局強化數據信息共享,建立起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信息系統,打造全市管理服務“一張網”,通過政企合作,在河北遷安地區建立了首鋼集團駐遷安礦區社會化管理服務中心,爲1.4萬名退休人員在遷安當地提供“北京式家門口”退休管理服務,既滿足了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的訴求,同時也解決了首鋼集團遷安地區退休人員跨省管理的難題。

殘疾人保障上,北青報記者從市民政局瞭解到,今年北京將推動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的“跨省通辦”落地實施,實現非京籍殘疾人就近就便在北京申請補貼等等,中國殘聯表示,從6月28日起,殘疾人證辦理也不再受戶籍地限制,新辦、換領、遷移、掛失補辦、註銷、殘疾類別(等級)變更等6事項實現“跨省通辦”。文/本報記者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