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批准發佈107項地方標準 涉及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雙碳”目標實現等

央廣網北京1月2日消息(記者 龐婷)近日,爲貫徹《首都標準化發展綱要2035》,推動落實2023年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建設首都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北京市批准發佈107項地方標準,其中首次制定69項,修訂38項。此外,爲加強地方標準全生命週期管理,有62項地方標準經年度複審予以廢止。

助力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北京發佈《自動駕駛地圖質量規範》,針對道路交通標誌、道路交通標線、道路交通其他設施、道路級交通網絡和車道級交通網絡五類圖層組的檢查指標,提出質量檢查與評價的技術要求,助力“車路雲網圖”一體化建設,服務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擴區;制定《智慧城市 實體時空標識編碼規範》,對時空標識編碼規則與要求、管理與使用等內容進行規範,提出用一維字符串統一標識和表達實體時空位置,作爲座標表達方式的重要補充,以便於索引、計算和表達,有效提高實體時空數據的組織、處理、分析、傳遞和應用效率,助力推進智慧城市“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發佈《電動汽車公用充電站能源消耗限額》,填補電動汽車公用充電站能效評價空白。該標準分別從技術要求、統計範圍、計算方法和節能管理與技術措施等方面對北京市電動汽車公用充電站能源消耗限額進行規範,有利於引導電動汽車公用充電站挖掘節能潛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佈《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規範 電子器件製造業》,對電子器件製造業企業能源計量的種類和範圍、能源計量器具的配備原則和配備要求等進行規範,在對電力、水、天然氣、熱力等基本能源計量器具提出要求的基礎上,擴展了對耗能工質能源計量器具的要求,推動北京市電子器件製造業企業加強能源計量管理,有效開展能耗監測,爲碳排放雙控提供技術支撐。

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發佈《農產品批發市場食用農產品入場查驗技術規範》京津冀區域協同地方標準,圍繞農批市場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對其關鍵控制環節入場查驗予以規範,在入場查驗方式、查驗內容、查驗程序及查驗記錄等方面作出技術要求,有助於京津冀三地市場開辦者提升精細化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推動市場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規則統一,提高區域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發佈《城市副中心 商業秘密保護指南》,對建立跨區域商業秘密保護協作機制、重點產業商業秘密保護要點、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工作、商業秘密保護網絡、商業秘密保護示範基地等方面提出了指引,有利於提升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商業秘密保護水平,推動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增進百姓民生福祉,制定《城市道路慢行系統、綠道與濱水慢行路融合規劃設計標準》,首次規定了城市道路慢行系統、綠道及濱水慢行路融合的適宜性判定條件以及規劃設計融合的基本要求、方式、內容、指標要求等,爲“三網融合”的規劃設計提供指導,進一步提升慢行空間品質,提高和改善人民綠色出行水平;修訂《商品交易場所公平秤設置與管理規範》,以消費者對公平秤“易找、易用、易訴”需求爲落腳點,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公平秤設置和管理維護要求,首創公平秤圖形標誌並規定設置要求。標準發佈實施後,有利於引導市場主辦者履行企業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更好發揮公平秤對維護市場交易公平、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作用。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