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環外購房限制大鬆綁,專家詳解後續影響與政策走向

自2011年起執行了13年的北京住房限購政策迎來首次調整。4月30日,北京市住建委發佈《關於優化調整本市住房限購政策的通知》,對五環外購房限制大幅鬆綁,京籍家庭可買3套,京籍單身與非京籍家庭可買2套。(此前報道:)

北京樓市新政震撼市場,如何理解這一輪政策優化?對市場會有什麼後續影響?新京報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業內資深專家。

新政‍

在京擁有2套房京籍家庭可在五環外新購一套房

《通知》明確,在執行現有住房限購政策的基礎上,允許在京擁有2套住房的京籍居民家庭、在京擁有1套住房的京籍單身人士、在京擁有1套住房且連續5年在京繳納社保或個稅的非京籍居民家庭和單身人士,可在五環外新購買1套住房。

北京市住建委在官網發文稱,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五環外平原新城地區是首都發展的重點地區,也是住宅用地供應的主要區域,近年來北京市持續加強以上區域產業發展支持,教育、醫療、公園等優質公共服務配套,以及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區域的宜居宜業水平和綜合承載力明顯提升,面向未來,隨着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城市總體規劃的深入實施,五環外區域將更加便利高效、宜業有活力、宜居有魅力,允許上述家庭在五環外新購1套商品住房,適應構建北京新的城市發展格局的需要,能夠更好地滿足居民家庭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同時,考慮到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和職住平衡,新購住房位於通州區的,《通知》還要求購房家庭爲通州區戶籍,或勞動關係在通州。

解讀

進一步推動職住均衡、居業聯動

對於此次新政,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爲,此次政策力度相當於給了所有符合限購政策的人再一次購房資格。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京津冀房地產研究院院長、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秀池表示,北京市出臺“允許已擁有住房達到限購套數的居民家庭,到五環外新購一套住房”的政策,是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房地產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判斷後進一步優化調整過時的房地產政策的一個重要舉措。趙秀池認爲,這一舉措也符合北京市城市規劃、首都功能戰略定位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戰略要求。五環外是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承載地,隨着北京新版規劃“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實施,“一副多點一區”大多位於五環外,人口和產業在不斷往五環外遷移,因此,這一措施也是爲了更好滿足這些遷移人口對住房需求的需要,有利於進一步推動職住均衡、居業聯動,減少由於職住分離導致的交通擁堵。

“新政的實施會促進原來由於限購不能買房的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釋放,也會增加一部分‘豪宅’的交易,會促進五環外樓市的交易,也會促進北京樓市進一步回暖。”趙秀池稱。

回顧

近期北京房產新政接連不斷

近期,北京房產新政接連不斷。2024年2月6日,北京市住建委和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發佈關於調整通州區商品住房銷售政策的通知,解除“雙限”。市住建委表示,調整後,在通州區落戶或就業的家庭,如需購買通州區商品住房,符合本市限購條件即可,取消了在通州落戶或納稅、社保滿3年的限制,更有利於促進疏解單位、企業從業人員在城市副中心安居置業,實現職住平衡。

3月27日,北京市“離異3年內不得在京內購房”的限購政策正式廢止。隨後的4月17日,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佈《關於優化老舊小區改造後住房公積金貸款期限覈定標準的通知》,加大住房公積金對完成老舊小區改造住房的支持力度,對老舊小區改造後住房公積金貸款期限覈定標準進行優化,即借款人購買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名單內的住房,在辦理公積金貸款時,貸款期限將根據剩餘土地使用年限減3年計算,相當於增加10年或20年貸款時間。

不久後,北京房產政策再次微調,4月23日起,離婚不滿一年的房貸申請人,如家庭名下在北京無成套住房,執行首套房信貸政策。

追問

是否會進一步放鬆限購?

3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曾給出迴應:房地產政策方面,北京始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北京總體規劃,強化因區施策、一區一策、精準施策,以租購併舉、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宜居宜業的原則,優化房地產調控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更多更好地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住房需求,促進北京市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這個政策只是開始,證明了北京調控政策小步快跑。”張大偉稱,整體看,北京房地產調控政策依然屬於全國最嚴格,北京五環外限購政策鬆綁後,預計其他一線城市最近也會同步,後續全國政策繼續寬鬆是趨勢。張大偉表示,“對於北京市場,預計還會不斷出臺政策,特定區域的限購、限貸等政策未來都有可能鬆綁。”

記者/曹晶瑞

編輯/張磊

校對/付春愔

運營編輯/劉茜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