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標線型人行道遇多個斷點 議員批很瞎

南京東路6段368巷短短几百公尺標線型人行道,出現7根電線杆、1根路標杆和1座電箱。(臺北市議員李明賢提供/劉彥宜臺北傳真)

南京東路6段368巷標線型人行道,遇到店家前有多個「斷點」(臺北市議員李明賢提供/劉彥宜臺北傳真)

臺北市道路遭外媒形容爲「行人地獄」,國民黨臺北市議員李明賢指出,南京東路6段368巷短短几百公尺標線型人行道,居然有7根電線杆、1根路標杆和1座電箱,「實在是很瞎的設計」。交工處迴應,該路段另一側已有完整人行道,標線型人行道則將會勘評估。

李明賢接獲民衆投訴說道,南京東路6段368巷短短几百公尺標線型人行道,居然有7根電線杆、1根路標杆和1座電箱,標線型人行道遇到店家前還有多個「斷點」。李明賢批評,實在是很瞎的設計,到底路人該怎麼行走呢?還是走兩步就撞到電杆?

至於類似的誇張設計有多少?李明賢索資發現,目前北市列管因設施如電杆、電箱導致淨寬不足的人行道共有157條,其中內湖31條最多,文山、萬華23條居次,中山區也有19條。若以數量計算,內湖區的人行道對用路人最不友善,需要市府努力調整或遷移設施障礙,還給用路人友善的行走空間。

李明賢呼籲,大力支持人本交通、友善用路環境,不僅支持劃設標線人行道,也努力爭取設置實體人行道,北市今年也規劃將50條標線型人行道「升級」成爲實體人行道,期許對用路有更大的保障。

對此,交通局交工處設施科長江長恩回覆,南京東路6段368巷北段爲集合住宅,路段原先也有電杆,已進行處理;民衆陳情的南段則是廠房區,當年爲求一次性便將整段路都劃設標線型人行道,但目前南段另一側已有完整人行道,標線型人行道則會和相關單位會勘並評估。

江長恩補充,2020年已提供新工處標線型人行道建議升級清單,今年也將持續檢視有無新增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