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議員籲 營養午餐增加有機瓜果菇類

臺北市教育局從2022年2月14日起加碼補助營養午餐每週3次有機蔬菜及1次有機米,不過,市議員王欣儀指出,有機蔬菜只提供葉菜類,少了根莖瓜果類或菇類。(本報資料照片)

爲讓孩童吃得健康,臺北市教育局從2022年2月14日起加碼補助營養午餐,每週提供3次有機蔬菜及1次有機米,1年投入1億8000萬元,約16萬名學生受益。不過,市議員王欣儀指出,有機蔬菜只提供葉菜類,少了根莖瓜果類或菇類。教育局對此表示,學校已提供三章一Q認證根莖及雜糧類食材,要增加補助有機根莖、雜糧類食材,因涉及臺北農產公司與農民協商契作產量與產能規畫需再研議。

王欣儀表示,爲了學子的發育及健康,除了要鼓勵多樣化種類的飲食攝取,營養午餐食材品質也要提升,教育局目前僅補助供應有機蔬菜及有機米,其中有機蔬菜只提供葉菜類,少了有機根莖瓜果類或菇類。

她根據臺北市營養師公會說法指出,因菇類單價較高,所以用於各校營養午餐的使用量確實偏少,但有機菇類富含多糖體、微量元素且營養豐富,根莖瓜果類則富含各種維生素及高纖維,應適度補充。

王欣儀說,常接獲學生反映,學校營養午餐菜色單調、不好吃,或是因爲偏食而有營養不均衡,她已要求教育局應評估增加每週1次補助供應根莖瓜果類或菇類有機食材,提升食材品質。

對此,教育局迴應,自去年2月14日起加碼補助每週3次有機蔬菜及1次有機米,皆由北農透過契作方式與有機農友合作,另爲提供學生更多元蔬菜供應種類,去年2月起從9種增加至19種有機葉菜類,如空心菜、油江菜、白莧菜、菠菜等。

對於新增有機根莖瓜果類或菇類,教育局說,學校已提供「三章一Q認證」(有機農產品標章、產銷履歷TAP、臺灣優良農產品CAS及生產追溯QR Code認證)的根莖及雜糧類食材,目前臺北市「三章一Q」優良食材覆蓋率已達97.5%,並由農委會提供每人每餐10元獎勵金。

教育局指出,若再增加補助有機根莖及雜糧類食材,除涉及北農公司與農民協商契作產量與產能規畫,另有機農產品需由取得加工驗證供應品項的有機蔬菜截切場處理,尚需評估供應量及截切量能否達學校營養午餐供應需求,實際施行會有困難,但教育局會把議員意見納入評估、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