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首個大型博物館回顧展“人生如建築”將在香港M+舉行

位於西九文化區、亞洲首間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宣佈,將於2024年6月29日(星期六)在M+西展廳舉辦建築大師貝聿銘(1917–2019)的首個大型博物館回顧展《貝聿銘:人生如建築》。貝聿銘是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深具影響力的建築師,本展覽鉅細無遺地審視這位生於中國的美籍華裔建築師的作品,並回顧他的傳奇人生。

貝聿銘的建築項目備受矚目,縱貫七十載,橫跨遼闊地域,包括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巴黎大盧浮宮現代化改造計劃、香港中銀大廈和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這些地標奠定貝聿銘在建築史和流行文化的顯赫地位。其人生與事業,亦由文化傳統和世界各地千姿百態的城市風格互相交織,形成絢爛繁富的經歷,他的跨文化視野爲當代世界奠定了基礎。

貝聿銘肖像

此展覽獲得貝聿銘遺產管理委員會和貝考弗及合夥人事務所(該公司繼承自貝聿銘創立的建築公司)的支持,由M+設計及建築策展人王蕾、荷蘭鹿特丹The New Institute館長兼藝術總監陳伯康共同策劃。此回顧展將展出逾300件展品,包括一系列來自機構或私人收藏的繪圖手稿、建築模型、相片、錄象和其他檔案紀錄,當中不少展品將首次於公衆亮相。

展覽分爲六大主題,近距離探索貝聿銘的生活和工作。這些主題不但充分展示貝聿銘獨特的建築手法,更將其作品與社會、文化及其人生軌跡交相對照,顯示建築和生活之密不可分。

《貝聿銘的跨文化底蘊》展示貝聿銘成長和修讀建築學的經歷,爲他日後能夠揮灑自如地融會不同文化、結合傳統與現代,奠定堅實的基礎。

1935年,貝氏家族於上海法租界福開森路(現武康路)貝祖貽住宅(屬中國銀行所有)的花園中合影,貝聿銘(後排左三)。

《房地產和都市重建》揭示貝聿銘任職於紐約房地產商齊氏威奈公司這段鮮爲人知的事業經歷,以及1960年代他在美國及後來在美國以外的地區,參與過的混合用途規劃、住屋和都市活化項目。

貝聿銘向一位俄克拉荷馬市議員講解他對新市中心的發展提案,約1964 年。

《藝術與公共建築》聚焦貝聿銘所設計的博物館,以及他與亨利·摩爾和趙無極等藝術家的緊密合作。在此部分可見他視博物館爲公共空間,深信藝術與建築之間的對話十分重要,也可見他對當代藝術的喜愛。

貝聿銘在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建築碩士論文中“上海中華藝術博物館”設計的剖面繪圖,1946年。

《權力、政治與賞識青睞》揭示貝聿銘如何憑藉其精湛的建築技藝和解決問題的高明手腕,以及對客戶需求的敏銳體察,在許多重要的委約項目中成爲客戶信賴的合作伙伴。在他職業生涯中的這些重要項目,既獲得客戶支持,亦曾引起爭議。

香山飯店(1979–1982)的模型,北京,1979年。

《物料改良與結構創新》展示貝聿銘及其團隊在採用物料和建築方法上不斷推陳出新,尤其是對混凝土、石材、玻璃和鋼材的運用,藉此造就建築設計上的創新。

香港中銀大廈(1982–1989)外牆,2021年。

《以歷史新解爲設計策略》探討貝聿銘長期以來對於爲不同歷史、傳統和生活方式設計現代建築作品的濃厚興趣,特別是與他故國有關的建築項目。他主要將文化和歷史建築原型去蕪存菁,從中獲得構思造型和空間的方針,以滿足現代的需要。

從蘇州博物館(2000–2006)大廳望向花園所見的主要景觀,包括亭子、石景和樹木,2021年。

爲使新一代建築系學生了解貝聿銘的作品,M+與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的兩個碩士課程合作,邀請兩校學生分別聚焦於高樓和文化空間的設計。學生同心協力在工作室參與制作總共五件模型,展現貝聿銘生平最重要的建成和未實現的項目。這些項目包括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碩士畢業論文中的設計——上海中華藝術博物館(1946)、紐約雙曲面大樓(1954–1955,未建成),以及臺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1954–1963)。

展覽亦展示11幅委約七位國際攝影師在全球疫情大流行期間拍攝的照片,重新審視貝聿銘迄今爲止仍具影響力的作品。參與攝影師包括何兆南(香港)、久保田奈穗(紐約)、李國民(臺北)、喬瓦娜·席爾瓦(米蘭)、穆罕默德·薩姆吉(杜拜)、田方方(上海)和米田知子(東京/倫敦)。

M+博物館館長華安雅表示:“M+念茲在茲要推動全球文化交流,而能夠在其人生中淋漓盡致、瀟灑從容地體現這種願景的人少之又少,貝聿銘是其中之一。我們很榮幸能爲這位傳奇建築巨擘舉辦首次大型回顧展,他的設計塑造了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的建築面貌。這個展覽項目將爲全球當代觀衆重新介紹貝聿銘及其貢獻,同時展示他職業生涯中長期被忽略的重要部分。”

貝聿銘的兒子貝禮中表示:“這個大型回顧展首次向公衆展示我父親豐碩且影響深遠的事業生涯,闡明造就他成爲不同凡響的建築師和世界公民背後的跨文化影響及獨特歷史背景。透過多年在衆多來源蒐集而成的數據,展覽仔細描述出色的個人故事,只有通過完整的闡述,才能揭示他漫長而樂觀的一生中所經歷的複雜性、挑戰和成就。我們對這次展覽感到自豪,感謝M+團隊全面而有見地、富啓發性地記錄了父親的一生。”

爲配合展覽,出版商Thames & Hudson與M+將於2024年6月聯合出版《貝聿銘:人生如建築》。此刊物共有400頁,附有471幅彩色圖片。書中展示了貝聿銘的生活和職業生涯中或耳熟能詳、或鮮爲人知的經歷,其中包含大量未曾出版的文獻、全新委約拍攝的照片、文章,以及不同學者和曾與貝聿銘共事的人所分享的軼事。

南都記者 朱蓉婷 實習生 陳銘心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