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地產事件 法人:從二現象看 非陸版雷曼事件

目前陸股市場近期雜音較多,富蘭克林華美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表示,近日可持續觀察包括:人民幣匯率、北上資金並無擴大流出及上證指數3,150點能否守住等。而14日上證指數並未跌破3,150點,評估地產事件碧桂園、中融信託等並非事件的開端事件、也非惡化,可視爲地產鏈收縮的尾端。

除了陸股14日並沒有大跌且住守3,150點支撐外,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認爲,大陸地區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也在相對低點,顯示大陸資金流動性充裕,至於近期陸股回檔,可視爲投資人信心不足,而非陸版的雷曼事件翻版。

臺新中國精選中小基金經理人遊欣穎表示,自2020年起,大陸房地產行業融資政策已開始收緊,部分房企即出現流動性緊張問題,地產巨頭碧桂園集團於宣佈申請旗下11檔境內公司債14日起停牌,再度引發市場恐慌。不過,目前大陸官方正在討論優化房地產調控政策,未來地產融資渠道可望放寬,且即使地產業信用債發生違約,但多以展期爲主,真正發生實質違約的比例已較往年大幅下降,因此整體對金融業影響預期有限,預期對A股盤面影響屬短期。

保德信指出,目前碧桂園已在籌備債務重整,相較於恆大事件,碧桂園財務基本面較佳且槓桿率較低,預期通過債務重整渡過階段性困難的可能性仍較高,且考量碧桂園截至2022年底持有大量現金及今年以來獲得的銀行貸款,根據最新穆迪報告分析,碧桂園目前仍具備足夠的流動性,預估影響程度不如恆大違約事件。

PGIM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張玉佩進一步表示,房地產債務問題對陸股影響仍需觀察,然而對陸股影響較大的仍在於經濟復甦疲軟,若未來官方極擴大內需、優化地產政策,即有利整體消費動能回溫,有助於穩定投資情緒,只不過政策傳導需要時間發酵,預期股市恐須見到基本面出現明顯回穩後,陸股走勢纔會更爲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