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刀片電池供應商惠強新材“撤單”科創板:應收賬款常年逾期,信息披露或存瑕疵|清流·IPO

出品|清流工作室

作者|周淼 主編|趙妍

日前,鋰電池隔膜企業——河南惠強新能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惠強新材”)在回覆上交所首輪問詢後便撤回了上市申請。

惠強新材原計劃在科創板上市,並擬募資5.02億元投建於駐馬店高性能鋰電池隔膜生產項目等。

該公司主要從事鋰電池隔膜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三層共擠隔膜、單層隔膜和塗覆隔膜,大客戶中包括了比亞迪(002594.SZ)、鵬輝能源(300438.SZ)等鋰電池製造商,比亞迪在2022年一度貢獻超55%的收入。惠強新材是比亞迪刀片電池的隔膜供應商之一。

需要說明的是,鋰電池隔膜主要通過溼法、幹法兩種工藝技術製備,其中溼法隔膜一直是市場主流產品。

不過,惠強新材的鋰電池隔膜主要以幹法爲基礎,也就是非市場主流技術路線。在首輪問詢中,上交所便就幹法隔膜技術路線與核心產品的市場發展空間等提出問詢。

惠強新材在回覆中解釋了公司所在的幹法隔膜市場市佔率較低的原因,並稱將擇機進入溼法隔膜領域。但截至目前,其產品結構仍然單一,2019年至2022年第一季度,幹法隔膜始終是公司重要營收來源,佔收入比均在95%以上。而從盈利來看,惠強新干法隔膜對應的毛利率自2019年的45%降至去年一季度的34%,與之對比的是,可比同行公司主業毛利率均值均在40%以上,其中主營溼法隔膜的恩捷股份(002812.SZ)則一度超50%。

應收賬款常年逾期

數據顯示,2019年末至2022年3月,惠強新材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29億元、1.56億元、2.18億元、6323.89萬元;公司應收賬款淨額分別爲8244.78萬元、1.13億元、1.43億元和1.73億元,佔收入比不斷提高,一度超70%。

在2022年3月,惠強新材的應收賬款淨額已經超同期收入。對此,惠強新材稱,如果未來宏觀經濟形勢下行、下游行業景氣度下滑或下游客戶自身經營條件惡化導致不能及時回款,將會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惠強新材已經出現應收賬款逾期的情況。2020年至2022年,惠強新材應收賬款逾期款項金額分別爲7805.55萬元、8162.57萬元和5870.86萬元,逾期應收賬款佔比分別爲61.52%、51.67%、 23.02%;

清流工作室注意到,在惠強應收賬款逾期前十大客戶中,也有多名客戶是惠強新材報告期內的前五大客戶,且均因資金緊張出現回款放緩。

比如新鄉市陽光電源製造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天鋰電新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市涌進科技有限公司,分別爲惠強新材2019年至2021年的前五大客戶,其中陽光電源在2019年、2020年均爲其第一大客戶,貢獻收入佔比超10%。

應收賬款逾期的同時,清流工作室還注意到,惠強新材的應收賬款計提比例也存在低於同行的情況。在招股書中,惠強新材稱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了較爲謹慎的壞賬計提政策,與同行不存在重大差異:

不過除了1年以內及1-2年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外,惠強新材其他年限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均存在低於同行的情況:

比如2-3年應收賬款,公司壞賬計提比例爲20%,星源材質(300568.SZ)、璞泰來(603659.SH)則爲49.9%、30%;再如3-4年、4-5年應收賬款,公司壞賬計提比例爲30%、50%,而同行星源材質、璞泰來、恩捷股份則在80%以上。

在同行中同樣主營幹法鋰電隔膜的中興新材的招股書中,惠強新材2-3年、3-4年、4-5年的應收賬款的壞賬計提比例也低於該公司以及其招股書列舉的同行公司金力股份。

來源:中興新材招股書

在應收款逐年走高的情況下,惠強新材的經營現金流淨額已經持續爲負,2020年至2022年一季度爲-214.64萬元、-1198.75萬元、-1359.29萬元。2022年6月,惠強新材將子公司武漢惠強所有的18項專利進行質押,其中有半數涉及公司核心技術。

疑關聯方未披露

除此之外,清流工作室還注意到,惠強新材對於關聯方的信披或存在遺漏。

比如在實際控制人王紅兵及其近親屬全資或控制的公司方面,除了招股書已披露的關聯方外,或還有一家“遂平縣華惠塑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下稱“華惠塑膠”)應被作關聯方披露。

華惠塑膠與惠強新材並無股權層面的交集,其法定代表人、自然人股東與高管也未被惠強新材列爲目前或曾經的關聯方。

但企查查顯示,華惠塑膠成立於2018年,與惠強新材均註冊在同一個地址。成立當年,華惠塑膠曾與惠強新材及上述由公司實控人控制的關聯方惠強塑業共用同一電話號碼;2019年至2022年,該公司工商年報披露的電話號碼則是惠強新材的股東以及員工及實控人親友的持股平臺遂平大疆投資管理諮詢中心(有限合夥)的歷史電話號碼。

同時,清流工作室通過撥打華惠塑膠的歷年聯繫電話,並詢問相關銷售人員後發現,華惠塑膠目前的銷售聯繫電話,與惠強塑業2022年的工商年報披露的相同,同時工作人員也確認,兩家公司都屬於惠強集團。

這家可能遺漏未披露的“華惠塑膠”是做什麼的呢?

根據公開資料,華惠塑膠經營範圍包括橡膠和塑料製品行業,在2019年對其“年初5000噸聚乙烯製品項目”進行過環評,在2020年曾因生產不合格產品被市監局處罰。

也就是說,這家可能遺漏未披露的關聯公司,報告期內存在處罰記錄。

惠強新材實控人王紅兵控制的公司中,有另一個情況也值得關注。

根據招股書,在報告期內,惠強新材有4家重要關聯方註銷,這些公司也均由惠強新材實控人王紅兵控制,且無實際經營。

其中有一家“河南惠強龍駿生物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惠強龍駿”),成立於2021年8月11日,經營範圍爲塑料製品製造等。而在2021年12月,惠強龍駿便註銷了。

不過在當地2021年9月發佈的報道提到,惠強龍駿年產2萬噸生物基全降解制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既然該公司生產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那其究竟是否未實際經營?又爲何在成立短短几個月後註銷?

清流工作室注意到,實控人王紅兵旗下的惠強塑業,曾與惠強新材曾發生過數百萬元的資金往來及關聯交易,是其報告期內的前五大供應商。報告期各期末,惠強新材向惠強塑業採購電力金額分別爲698.65萬元、1067.23萬元和1174.78萬元,佔比分別爲7.65%、8.12%和5.66%。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在新三板掛牌期間,惠強新材便因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其他關聯方資金佔用情況未及時履行決策審批程序及信披義務被出具警示函,而惠強塑業便牽涉其中。據警示函,惠強塑業在2016年曾佔用惠強新材子公司武漢惠強資金累計達1448.16萬元,在整改後佔用資金及利息均已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