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戰 自己的生命自己救

(圖/達志影像)

戰爭與和平是總統大選最重要的議題,更是臺灣利益的重中之重,關係全臺灣2350萬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安全。中華民國處於美中全球對抗的最前線,民進黨、國民黨或民衆黨的總統參選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告訴國民,臺灣該如何避戰?臺灣趨吉避凶的具體方案是什麼?將如何帶領民衆在亂局裡尋找出路?

人民對總統大選的認知,不分黨派,始終停留在計算選舉輸贏的機率。但是,能贏得選舉的政治人物,卻未必能領導臺灣遠離戰爭風險。戰爭與和平,並不適合任憑政客簡化成選舉攻防的政治遊戲。對國家及個人的命運和前途,臺灣不同光譜的選民都應該展現出,與臺灣所遭遇之嚴峻挑戰相對稱的基本態度。

如今所有生活在臺灣的人們,幾乎都不曾經歷真正意義上的戰爭,即使823炮戰的經驗,都遠不足以作爲當前的參考。至於真正經歷過戰爭的臺灣人,多已不在人間。從7旬長者到年輕小夥皆成長於和平時代,對戰爭同樣陌生。絕大多數臺灣人並不曾爲戰爭做過準備,也沒有人是準備好的。

體認到這個事實而需要面對的現實是,絕大多數臺灣人對戰爭多半來自想像。從國軍高階將領到即將徵召入伍的新兵,從享譽國際的教授到在校的普通學生,從富可敵國的企業家到最基層的工人,絕大多數臺灣人對於戰爭的體認,並不存在根本性的差異。因爲只能想像戰爭,對於戰爭爆發必須付出的犧牲,不曾認真思考,也不知該從何想起,只能逃避於戰爭也許不會發生的泡泡中。

臺灣人對國際政治殘酷現實的無知,在和平時期只是一種嘲諷,作爲開拓視野的鼓勵;但在危險時期,卻可能成爲臺灣走進國際強權致命陷阱的怠惰。儘管如此,倘若我們相信風俗之厚薄,系乎一二人心之所向,星星之火足以燎原,臺灣便永遠存在扭轉家國命運的可能。我們絕對有機會共同摸索更好的未來。

臺灣遭遇前所未有之變局,無論是選擇一廂情願、視若無睹、聽天由命或是束手無策,都只是坐等悲劇的發生。殘酷的現實是,問題不會迎刃而解,天塌下來,高個子逃得比誰都快。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臺灣倘若繼續當強國的棋子,放棄中華民國的自主性與主動權,配合強國利益,只會加速走向自我毀滅,臺灣人理應具備在關鍵時刻,勇敢向強國說不的勇氣。

當社會有越來越多的民衆,能更真實的認識戰爭,對自身必須付出的代價與犧牲,嘗試建立更貼近現實的認識,民衆自然有可能,也更願意爲避戰付出個人行動。只要存在一定數量個體的努力,便有機會成爲部份集體的意志,並以此監督及敦促政治人物不輕易屈服於強權,朝有利於中華民國的正確道路前進。只有身爲公民的臺灣人勇於自救,才能彌補政治人物的失能,同時成爲政治人物依靠的後盾,讓政客更有勇氣對強國說不,拒絕繼續讓臺灣當強國的棋子。(作者爲民意調查文教基金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