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錢的最貴 專家:美散戶軋空潮曝使用免費交易平臺代價

Robinhood等交易平臺標榜免費,但專家指其透過讓散戶使用免費交易同時也爲間接交易附初價差代價。(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美國股市2周多來散戶發動軋空攻勢、割機構韭菜,其中最大插曲應是上週四(1月28日)由於Robinhood在內多家網路平臺限制主要軋空標的GameStop交易,導致GameStop當天收盤暴跌逾44%,《FT中文網專欄作家李軍認爲,由Robinhood倒向機構投資者,就可看出散戶獲得的免費交易服務,實際上都已被暗中標價,免費的纔是最貴的。

Robinhood是美國目前最炙手可熱的證券交易應用程式,標榜完全無手續費與友好的用戶體驗,已有超過1300萬註冊用戶。取名引用英國中世紀劫富濟貧的俠盜羅賓漢典故,但這次卻顯示,實際上被劫的是相對貧窮的散戶。

李軍表示,這類平臺號稱免費,雖是真的,但其商業模式卻有許多細節,由於透過高頻交易商間接交易,和交易所直接交易所獲得的最佳成交價格會有落差,免費券商主要的獲利來源就是提供大量交易單給高頻交易商,高頻交易商用價差套利後,再分成給免費券商。

這種業務模式迫使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2018年修法要求證券服務機構強制披露訂單交易管道。李軍分析Robinhood所披露資訊,指其訂單都是以非直接方式完成,最終搓合是委由5家做市商(不論做空或做多),因此Robinhood最大衣食父母並非散戶,而是做市商,貢獻超過1/3,因此當機構與散戶衝突,被出賣的當然是散戶。

據統計,去年上半年Robinhood因此獲得2.71億美元收入,這些就是藏在其免費服務後的利益,形同每個「免費」交易的散戶,不知不覺中都繳納「隱形交易稅」。由於Robinhood主要收入和交易量相關,因此會透過各種手段刺激散戶頻繁交易。麻薩諸塞監管機關對Robinhood提告起訴書指出,甚至有加入平臺前從未有投資經驗者6個月內完成超過1.2萬筆交易。

SEC指控Robinhood未充分披露與高頻交易商合作細節,雖已以6500萬美元代價達成和解,其未盡最大努力替散戶爭取最佳成交價,也未將交易實情客戶知道,都在GameStop之亂中再次暴露。SEC估算,2015至18年間,Robinhood上的散戶投資者因爲價差損失至少達3410萬美元。

李軍指出,就像電子遊戲俗語,如果你玩一個遊戲而不用付費,就是遊戲體驗的一部份,相當於付費玩家的免費陪玩者,付費玩家透過買道具獲得不公平優勢,並由打敗免費玩家來獲得最佳體驗。網際網路世界也是同樣原理運行,例如谷歌(Google)提供各種免費服務,但用戶同樣免費提供了關鍵字流量、位置和支付訊息,讓谷歌以這些基礎建立起全球數字行銷王國

「這次在散戶逼空機構的過程中Robinhood悍然關閉相關證券的購買功能,讓散戶投資者真正意識到了免費服務背後的代價。」李軍寫到,「任何免費的服務都是有代價的,只是代價你不知道而已。如果你有一天真的認識到了這個代價,你會發現免費的服務往往纔是最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