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脂肪肝!愛喝含糖飲料6風險激增 小心腎功能惡化

含糖手搖飲可說是臺灣文化縮影,但小心太常喝恐對身體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示意圖/達志影像)

含糖手搖飲可說是臺灣文化縮影,但小心太頻繁喝恐對身體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對此,營養師張珮蓁指出,含糖飲料容易導致脂肪肝、痛風、飢餓感、皮膚老化、記憶變差,以及代謝症候羣與腎臟病。其中她提到,研究指出,1周喝超過7份含糖飲料,會顯著增加慢性腎臟病風險,不可不慎。

張珮蓁在臉書專頁「Patty營養師 陪你一起吃」發文表示,只要額外添加糖、基本上「會甜」的飲品,都算是含糖飲料。爲了要在液體裡有更好的溶解度和甜度,通常會添加高果糖玉米糖漿(high-fructose corn syrup, HFCS),常見含糖飲料包括加工果汁、汽水、含糖手搖飲等。

張珮蓁接着提到,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青少年攝取「甜飲料」的比例高於各年齡層,其中有20%的男青少年更是1天喝到2次。而成年人則有20~30%每天喝1~2次甜飲料。

談及含糖飲料對身體的危害,張珮蓁整理出下列6大風險,並建議多喝水纔是解渴又健康的最好選擇:

1、脂肪肝—肝臟合成脂肪增:研究證實,含糖飲料中的果糖或蔗糖,在人體肝臟轉換成脂肪的速度快,容易使脂肪堆積在內臟。

2、易痛風—血中尿酸升高:含糖飲料裡的果糖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腺嘌呤,且轉變成尿酸,導致痛風風險增加。

3、容易餓—沒飽足感吃過量:攝取果糖會影響調節飢餓的賀爾蒙(對瘦蛋白的阻抗),增加飢餓感和對食物的渴望,容易吃過量造成體重增加。

4、皮膚差—容易老化長皺紋:過多糖攝取,會增加糖化作用產生糖化終產物AGEs,使膠原蛋白斷裂,讓皮膚失去彈性和柔軟,增加皺紋形成。

5、記憶差—影響學習及認知:長期攝取含糖飲料容易導致肥胖、血糖升高,而肥胖及高血糖皆爲引發失智症的危險因子。統合性分析研究結果也發現,含糖飲料的攝取與認知障礙的較高盛行率相關。

6、代謝症候羣及腎臟病:含糖飲料爲肥胖元兇之一,其中果糖會加速肝臟脂肪合成,讓更多脂肪堆積在肝臟,還會「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影響全身正常新陳代謝。而高糖份飲料對血管也是一種傷害,容易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腦中風風險及疾病負擔。除此,還有研究指出,喝含糖飲料與蛋白尿、腎功能的惡化也有相關,當1周喝超過7份含糖飲料,會顯著增加慢性腎臟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