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回首來時路 林飛帆:恍如隔世...

文/曾嬿卿爲了新兵訓練而理的頭髮長出來了。林飛帆1月底決定休學當兵去,3月初,他被分發到臺南的一傢俬人安養院替代役;在乾旱、陽光普照黃花風鈴木怒放的臺南訪問林飛帆,他喝着加了可樂的咖啡──果然是年輕世代喝的飲料,在記憶中回溯自己驚天動地的1年,卻直言自己想抽離、想沉澱,好好思考未來。去年410「出關」之後,林飛帆與好友陳爲廷亦師亦友黃國昌等人,組了「島國前進」,巡迴全臺離島百場,積極鼓吹「補正公投法、修改選罷法」,實踐他「出關播種」的承諾。在太陽學運滿1週年前夕,林飛帆如何回望這1年?以下是訪問摘要:沉澱自己...不考慮參選重新思考生涯規畫問:爲什麼要休學當兵?是爲了躲避選舉壓力嗎?答:我一直都沒有把2016要參選的事放在心裡,坦白講我學業還沒有完成,兵役問題就更不用說,不會去想那個。我現在碩四,前陣子因爲1129的選舉,論文的訪談沒辦法進行,現在休學的話反而有比較充裕的時間,把論文還沒寫完的部分進行下去。問:陳爲廷也不選了?答:以朋友身分我會勸他休息一陣子,像我自己需要一段時間先抽離,遠離這些事,重新反省。我從大二開始參與社會運動,我們都需要沉澱一陣子,跳脫出來看,才能想清楚自己的定位,包含對未來長遠的生涯規畫。問:對去年那23天,有什麼感想?答:恍如隔世...嗯,不知該怎麼形容感覺上沒有過很久,但回頭看其實過了很久,這跟我們從318之後沒有停下來,做一整年工作的關係吧!會覺得這些事情好像都是正在進行式,沒有那種結束的感覺。我一直沒辦法想清楚自己心情上的轉變,到底我該做什麼,就連我自己都看不清楚,所以先當兵的這一年會有比較充裕的時間空間、拉開一點距離,這樣能夠看比較清楚。問:回想起來,學運那幾天在裡面最困難的是什麼?答:整件事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不只是怎麼結束,連怎麼開始怎麼運作,每件事情都是歷史上第一次,根本沒有什麼參考範本,只能憑自己有限的運動經驗設想,會發生這個事、會發生那個事,怎麼應對。那二十幾天就是一個張力非常高的狀況,回頭看也不知自己怎麼ㄍㄧㄥ完這一切,光是大家意見,雜七雜八,要如何去溝通說服都很困難,運動內部會被批判決策方式、決策機制怎麼進行的,但這些要檢討也很難,它是在一個很特殊的條件下進行的,沒辦法回頭說當初如果怎樣就一定會比較好,那是沒實質意義的,這件事確實已經結束了,即使當初做另一個決定,你也不能保證結果一定比較好;與其花時間去算這個,不如多想想還有多少時間可做那些未完成的事情。佔領議場...還沒結束的感覺很多事情都還是現在進行式問:你怎麼看1129的選舉結果?答:那一場選舉結果其實出乎滿多人意料的,連民進黨自己也沒有料到。我想關鍵就是青年,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國民黨支持者快速萎縮,這羣人短期間還找不到其他能支持的政治代表,也許希望至少先阻止國民黨繼續獲得政治權力。問:學運的影響,在九合一選舉中被反映完了嗎?答:我不會這樣覺得,重要的是這些議題能不能夠延續,公民力量能不能繼續走下去,未來我們能不能夠用同樣的標準去檢驗民進黨執政者;在政策或價值上,這些新的政治力量能不能迴應這些新興公民力量的需求?實際上確實很多議題現在正在發生,例如國是會議、憲政改革程序和範圍,可想而知國民黨是消極抵抗,在這情況底下我們能做什麼事情?問:有人認爲選舉結果,把對馬政府的不滿都宣泄掉了,懲罰國民黨的心態被滿足了?答:我不認爲這樣。大家更在意問題是否被解決,難道一次的投票結果就代表這些問題被解決了?我覺得懲罰國民黨的這種心情可能有,可是臺灣社會可能更在乎的是,教訓完之後,這些問題就會被解決嗎?這幾年大家觀察到的大大小小議題,稅改、憲改、土地...林林總總,爲什麼選後「割藍委」行動可有這麼多人投入或關注?我們不能滿足於我們在1129教訓了國民黨;如果下次換上來我們不喜歡的政治人物,不管他黨籍如何,在現行制度下,我們對他沒任何辦法,然後我們就只能等等等,等幾年之後累積一次爆發。(本文選財訊472期)相關報導》林飛帆:公民團體會投入選舉!提名遊錫? 對民進黨失望透頂崩世代大進擊─透視學運背後的青貧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