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漲價元兇? 進口牛肉商喊冤

行政院責成法務部召集各部會組成聯合小組,針對餐飲業上中下游相關業者展開稽查,根據檢查進貨資料,發現進口牛肉、本土豬肉、本土雞肉、食用油和加工火鍋料等五類食材價格漲很大,尤其進口牛肉漲幅居冠,被指餐飲漲價元兇。

對此,業者喊冤,表示牛肉進口價格全面大漲,以牛小排爲例,從疫情發生前每公斤價格約600元,到現在漲破1,000元,漲幅超過六成,已創下歷史天價;另外像是Prime肋眼漲幅更高達76%。這波進口牛肉漲價純粹是配合源頭採購成本增加的成本轉嫁。

國內三大牛肉進口商之一,旗下供應王品、晶華、乾杯等知名餐飲店,以及全聯、家樂福等量販超市的裕賀牛觀光工廠總經理洪旭慶5日表示,「現在牛肉產量不穩定,而且船期難掌握,進口商也是傷透腦筋。」

他分析,臺灣有高達96%的牛肉需求仰賴進口,主要來源包括美國和紐澳,而牛肉養殖及屠宰屬於高勞力密集行業,由於疫情的關係,導致工人不足,生產供給量受限。

碰上美國大量印鈔,帶動內需強勁,美國牛有高達六成至七成是供應美國內需,只有三成多是出口,現在因爲美國內需很強,本地就可以賣到很好的價格,爲了要搶貨,進口商只好出更高的價格。另外海運運價數倍飆漲,加上船期不順,同樣也都墊高牛肉進口的成本。

他觀察,聖誕節和元旦新年是美國牛肉需求的高峰,隨着假期結束,包括肋眼、菲力等比較屬於節慶用的牛肉價格有出現小回,但一些牛肉部位價格仍然繼續上漲。他認爲在疫情和船運等兩大要素尚未解決之前,進口牛肉價格要大回並不容易。餐飲價格連環漲的情況恐怕還會維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