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心法-長偏多、短觀望,留意資金移轉效應

加權指數 1091222(日線圖)

盤勢分析: 歲暮年終,展望來年經濟發展,仍是正向看待。首先從資金角度來看,美國聯準會(Fed)在2020年最後一場決策會議,維持基準利率不動;臺灣的央行在最新的理監事會議亦宣佈,利率維持在歷史低點「連三凍」,並提及沒有通膨疑慮,利率走勢要考慮國外的經濟情況,「寬鬆」仍是2021年的基調

其次,從景氣角度觀察,FED將今年GDP成長率,從9月預估的-3.7%上修到-2.4%;臺灣的央行也是上調今年經濟成長率到2.58%,並將明年的經濟成長率調高到3.68%,透露出較以往樂觀的訊息

值得留意的是,中研院經濟所的最新研究認爲臺灣的經濟成長率可達4.24%,有超過三成的機率超過5%,最樂觀可到5.42%;臺灣綜合研究院預估則2021年臺灣濟成長率爲3.53%,是比較平穩的發展,從政府到民間的展望均正向。

股市一向是景氣的領先指標,美國如道瓊工業標普五百、那斯達克、費城半導體等指數、臺灣的加權指數等均已創下歷史新高,其他景氣恢復並不顯著的國家如印度、巴西澳洲、德國等也陸續創高。

雖然基本面確有好轉,但股市漲成這樣到底合不合理,各有主張。Fed主席鮑爾認爲考慮到無風險利率的超低水位股價並不一定遭到高估;然而,國內中研院指出股市泡沫還在長大,雖然不是馬上反應,但有一天會破掉。

筆者對2021年臺灣的經濟發展趨勢亦抱持信心,整體上市企業獲利應有兩位數成長,從合理的股價淨值比和本益比來看,挑戰15,000點的機會是存在的,只是短線上,臺股今年12月已經衝到14,427點,提前反應未來的基本面,近期仍有謹慎的必要性。

操作建議:

長線多頭不變,惟短線仍有回檔的可能性,持股維持減碼後水位即可,不急於立即拉昇。科技股仍是焦點,惟先前傳出晶圓代工有「重複下單」的現象,雖臺積電則認爲因爲地緣政治、貿易制裁關係,較高的庫存是新供應鏈的正常現象,減少疑慮,然仍需提防去化趨緩的可能性。

特別提醒的是,各產業受惠於大環境回溫,獲利展望均佳,但因基期關係,能源、非核心消費、工業、原物料族羣成長幅度會比較明顯,近期已有銅、鐵、黃豆玉米等原物料價格創近年高點,然這是臺灣上市上櫃企業中較欠缺的族羣,須以海外ETF或基金補足投資組合部位

所謂「非核心消費」是基本需求以外的消費目,包括奢侈品、汽車、家電、服飾旅遊餐飲等項目,由於上述族羣並非當下法人持股重心,如業績能展現出來,會有資金移轉蹺蹺板效應,除內需臺商等ETF外,相關供應鏈如王品晶華儒鴻聚陽寶成豐泰東陽宇隆等不妨加以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