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銘宗:磁吸效應 臺恐空洞化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本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加速獨角獸上市臺股市場或面臨磁吸壓力。(本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火速批准獨角獸迴歸A股上市試點方案,大陸一批獨角獸即將出柙,前金管會主委、立委曾銘宗接受《旺報》專訪表示,鴻海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赴大陸上市,是臺灣資本市場分水嶺,後續會有更多臺灣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或孫公司等跟進,「磁吸效應結果不止臺灣資本市場空洞化企業跑了、人才就跑了,到時臺灣要怎麼辦?」

大陸火速批准獨角獸迴歸A股上市試點方案,再度勾起外界擔心日前大陸證監會快速審批鴻海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赴大陸上市可能掀起的臺企赴陸上市的效應。

曾銘宗說,FII大陸上市的意義就是臺灣最大民企鴻海將一半營業額切出去到大陸,以後就變成一家不折不扣大陸公司,主要產品通訊網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等於把鴻海最先進的業務都切出去了。

他說,這雖是個案,但國內上市櫃公司在大陸有投資合計1178家,佔全體上市櫃公司總家數1543家的76.34%,合計投資2兆2837億元。這2.28兆投資在大陸的子公司或孫公司若慢慢步上FII後塵,在大陸上市掛牌之後,成長到某個程度之後,萬一大陸反過來要求它們的母公司必須在臺灣下市,「這時候臺灣資本市場要怎麼辦?」

繼FII赴陸上市後,現在就已有南僑化工榮成紙業、PCB鵬鼎控股及巨大(捷安特)等,計劃旗下子公司在大陸掛牌,以後更多公司將會陸陸續續跟進。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多次表示,FII走快速通道登陸A股是特例,「只有鴻海有辦法!」目前看不出來對臺灣資本市場有明確的磁吸效應。曾銘宗認爲,現在大陸只是給出誘因,若大陸發佈具體措施,用行政來主導,要這些臺資企業大批在大陸A股上市,臺灣資本市場邊緣化恐加速。「顧主委現在是掩耳盜鈴。其他的人不一定要走快速通道,一樣可以到大陸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