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政策調整支持 關注陸穩經濟方向

雖然工業生產、出口及基建投資,以及製造業資本支出投資的增長加速,由於市場情緒惡化,零售、房地產銷售及建築活動下降,在疫情防控措施放寬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的推動下,預計下半年經濟料將反彈。

最近,中國各地因新型變異株BA.5爆發新一輪疫情,部分地區已重推出行限制措施。如今市場的主要風險有兩個,分別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政策方向及房地產市場危機。

在疫情方面,中國的清零防疫政策仍然是外界的關注重點,但我們的基本預測保持不變,即中國實施的疫情政策很大可能會變得更優化、精準及細微,以避免如同早前的全城封鎖。最終,預計防控措施在下半年有所放寬,而且第三季被壓抑的需求甚至可能會帶來短暫的消費熱潮。

即使如此,疲軟的基本因素還使許多金融資產出現前所未有的便宜估值。在當前環境下,市場在經歷近期的恐慌性拋售後,給予由下而上的投資者挑選價值型資產的機會,而且我們發現在中國寬鬆貨幣政策的推動下,某些資產類別存在一定吸引力的投資機會。至於商業活動早已觸底,第三季經濟增長可望有較好增速,第四季增速甚至會更高。

中國股市的走勢,向來與世界其他主要股市不同。在經過了第二季的強勁復甦後,中國離岸股市再次回軟,而中國境內A股的表現相對穩健。目前投資者的主要擔憂,是中國下半年經濟復甦的強度如何。儘管防疫措施限制了家庭消費全面復甦,但至少製造業供應鏈已經重新開放。

因此,我們認爲目前最爲緊迫的問題,仍然是房地產市場危機,預期未來中國政府將會介入解決這個問題,並推出一些安撫市場情緒的措施。

第四季即將來臨,當中於10月16日舉行的中共二十大會議將會是市場焦點。鑑於中國中央已公佈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我們正密切注視中國政府將如何落實相關措施,包括如何分配責任等細節,以判斷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

宏觀方面,亞洲的貨幣緊縮週期落後於歐美,中國更以降息來應對經濟放緩,較寬鬆的貨幣政策爲亞洲地區內的企業創造有利的增長環境。從企業基本因素來看,亞洲(日本除外)企業的資產負債表較爲健康。由於一些企業在過去兩年因疫情而削減或暫停派息,如今這些企業的整體現金水平甚高,有能力重新派發股息。

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區的增長正在放緩,衰退風險高漲。歐盟及美國因通膨居高不下及能源供應風險加劇,使經濟增長受到進一步干擾。在此情況下,相較於其他區域,我們繼續看好中國地區,尤其是看好中國境內股票,鑑於中國仍處於寬鬆週期,且2023年獲利增長有望強勁反彈。

另外,中國正致力成爲世界高端科技的領頭羊,並希望能於2025年之前實現核心技術獨立,從而達到自給自足的戰略需求,減少對海外供應商的依賴。中國政府已投放大量資金髮展電動車、綠色能源、5G基建設施、半導體及人工智慧等領域,我們預計長遠而言,中國相關行業均將會出現一批新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