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施振榮:電動車產業啓動新的垂直分工 電動車底盤是關鍵

施振榮表示,電動車未來將是臺灣的一個新機會,汽車產業是規模最大的產業,供應鏈也相對最複雜,產業要進行典範轉移相對不容易。但臺灣在這個世界最大的產業中將可以扮演關鍵的角色,實際上臺灣業者已打進了電動車業者的供應鏈體系中,諸如半導體晶片、面板、馬達及電子零組件等等,期待未來電動車產業典範轉移後的新生態可以造福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尤其是消費者與所有的供應商。

施振榮認爲,電動車產業的發展與個人電腦產業一樣,初期也是先由垂直整合開始做起,如今隨着產業發展日益成熟,可以預見未來也將走向垂直分工,電動車產業的新生態正在慢慢形成。

他並表示,臺灣要參與電動車產業的新生態,最重要就是要建立一個「開放式的創新平臺」,來推動電動車產業新生態的發展,但傳統汽車產業的主要業者爲保護自己原有的利益,不太可能建立這樣的平臺。未來臺灣在電動車產業垂直分工的大趨勢下,將成爲最大的受惠者,其中,ICT與半導體業者未來更將在電動車生態中扮演重要角色。

施振榮說,如果從過去的產業發展歷史來看,電動車產業目前缺的是新的底盤設計,如果臺灣能把所設計的底盤變成商品,如同電腦主機板一般,供應給有興趣加入的新業者,或授權業者在各國當地化生產底盤,電動車產業就可以朝當地化發展。

他指出,電動車產業垂直分工的新生態要成功,關鍵就是要有開放式的平臺,容許參與者一起創新,建立起一個共榮共存的平臺,這也才符合王道精神─共創價值、利益平衡的思維,如此纔有利新生態的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