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原油短期拚迴光返照 長期需求向下確立

國際油價在歷經一波對後疫時代的需求樂觀預估下,第三季引發一階段上漲行情,9月底甚至一度上漲超越80美元大關,但隨者美國與其他各國聯合釋放戰略原油庫存約7000萬桶,且出現傳播威力更大的Omicron新型變種病毒,多國宣佈先行關閉國境,部分歐洲國家開始進行封鎖管制對抗疫情,市場擔憂之後將有更大規模封城,也導致11月下旬布蘭特油價大幅下跌。

臺塑化認爲,OPEC的聯合技術委員會預期,1月全球原油供需受新型變種病毒影響將轉爲過剩200萬桶/日,3月過剩擴大至340萬桶/日,OPEC於12月初的會議上仍決定1月產量保持增產40萬桶/日,超乎市場預期,不過,OPEC也另外表示若市場變化劇烈,產量政策可立即調整,但考量目前新型變種病毒威力及疫苗效力消息仍未知,OPEC保持原油增產量,預期12月油價將保持弱勢。

專家指出,原油市場結構性變化來自全球減碳需求,9月底以來油價大漲之後近期拉回,主要驅動因素來自碳中和、新冠疫情反覆/變種病毒、供給不如預期,以及超寬鬆貨幣環境,之前推升油價的主要原因來自於碳中和長期目標共識,各國進行能源結構轉型,將化石燃料轉爲再生能源,壓抑化石能源產出,但下半年再生能源產出因氣候異常遠不如預期,甚至低到僅有三分之一,影響各國對於再生能源可靠性信任。

不僅如此,專家也點出,天然氣價格高昂下,部分電廠改用油發電,此外,歐洲新冠疫情再起,影響油價10月下旬開始下滑,預估未來石油需求除了航空用油以外,幾乎已經回覆疫情之前水準。

惟就長線來看,主要地區禁售燃油車時程表中,很多國家都是主要汽車生產國及消費國,如德國、歐盟、大陸、美國等,汽車主要生產國家如歐、日、韓等若都不生產內燃機車輛,生產端與需求端皆同步決定排除燃油車之下,其他國家只能跟隨,內燃機使用有可能2050年全部退出市場,對煉油公司來說,就必須面對大幅改變生產結構,長期石油需求向下確立,但油價則將視生產者退市的速度而定,認爲石油需求到2050年每日會較目前的1億桶減少至6000萬桶。

EIA預估,明年第二季原油供需將逐漸走向略微供過於求的平衡,目前在青黃不接上有點供不應求,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原油庫存已經達到低點,主要供給因減碳因素產能無法開出,加上疫後需求復甦,再生能源跟不上原油減少缺口,庫存持續走低,中短期可能迴光返照、但長期仍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