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游軌道第一隧道正式“穿江”,預計今年9月貫通

新京報訊 據交通運輸部消息,在重慶渝中區長濱路地下83米處,長135米、重1350噸的鋼鐵巨龍——“渝江號”盾構機正轉動刀盤,勻速向前掘進。5月10日,重慶軌道交通27號線穿江隧道正式下穿長江。該隧道爲長江上游軌道穿江第一隧道,也是重慶軌道交通首座穿江隧道。

重慶軌道交通27號線全長約56公里,西起璧山站,東至巴南惠民站,全線設車站15座。穿江隧道位於27號線重慶站至南濱路站區間,是全線的控制性節點工程,全長約800米。預計到今年9月底,穿江隧道全線貫通。

中鐵一局重慶軌道交通27號線8標項目技術負責人段望龍介紹,相較於常規的隧道開挖,水下建隧道難度更大。穿江隧道不僅要穿越泥岩、砂岩、砂泥岩互層等地層,還面臨大縱坡、高水壓、滲涌水補給強烈等技術難題。綜合多方考慮,隧道建設採用盾構工法施工。

穿江隧道創新定製了雙模盾構機,即具備土壓平衡盾構機與泥水平衡盾構機兩種功能。這也是國內首座長江下采用“雙模智能化盾構”修建的軌道交通水下隧道工程。

面對水下複雜地質,盾構機上搭載了超前地質預報設備,盾構機向前掘進時,可根據刀盤滾刀破巖產生的震動信號,對前方50米的地質進行實時分析和預測,就像一個“聽診器”,隨時反饋掌子面前方地質情況,保障施工安全。

“這座穿江隧道的拱頂最小覆巖厚度僅8米,拱頂最大水壓可能達到0.7兆帕。”段望龍說,盾構機正式“穿江”施工後,耐壓、防透水是難點。爲此,他們給盾構機提前穿上了聚氨酯和橡膠材質的“密封衣”,由內向外一共8層,承壓能力達1兆帕。

盾構機“穿江”施工還有一道難點就是產生的渣土如何運出。江底地下水較豐富,盾構在泥水模式下施工中產生的渣土都必須依靠泥漿來攜帶,泥水的排出和循環利用成爲順利施工的關鍵問題。

爲解決這一問題,施工現場配備了泥水分離設備,盾構機在掘進過程產生的泥漿及渣土,通過該設備可以快速分離,泥漿及處理產生的水可以用來調製新的泥漿實現循環利用,而分離出的渣土含水率更低,便於運輸或者用來基坑回填等二次利用。

編輯 劉夢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