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手腳冰冷?醫授10招「防體溫低」...減重&癌症竟和它有關!

▲低體溫與肥胖、免疫力慢性病,甚至癌症有關,也更容易被忽視。(圖/達志示意圖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有些人手腳冰、經常感覺冷、體溫偏低,醫師郭彥良粉絲團「不來的郭醫師《Dr. Brad Kuo》」表示,一般大家都擔心體溫高的狀況,尤其是發燒,但低體溫與肥胖、免疫力、慢性病,甚至癌症都有關,也更容易被忽視。因此他分享一些方式,來改善低體溫的情況

郭彥良指出,偶爾量測自己平時早晚的體溫,當作自我長期比較的參考值。或者感覺上是否會比別人怕冷,平常容易手腳呈現冰冷。如果是的話,很有可能是屬於低體溫的族羣,就要特別注意。他表示,改善低體溫可以從下面幾個方向努力。

1.多動少坐生活中,姿勢熱量產生關聯性不小,躺着跟坐着約有10%的差異;坐着與站着之間也有10%的差異。也就是說,活動或站立可以靠肌肉活動因耗能而產生體熱,進而讓體溫升高。

2.適時打斷久坐有助燃燒脂肪,升高體溫偶爾站起來活動身體,有助於燃燒脂肪產生熱量,要增加站立時間。即使是以站姿斷斷續續地從事這些活動強度不高的家務工作活動量會超出想像,其實做家事也能消耗相當多的熱量。

3.養成至少每兩天快走30分鐘以上的運動量

▲每兩天快走30分鐘的運動量,能預防體溫低。(圖/達志示意圖)

4.三餐儘量定時吃如七點前吃晚餐,到睡前身體還能消耗一定的熱量,避免太晚才吃晚餐,或是戒掉吃宵夜的習慣,並減少冰飲過度低溫食物比例

5.泡熱水澡蒸汽浴或足蒸藉由外在熱源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可以藉外面進入的熱,讓身體快速暖和起來。

6.不建議喝冰的飲料,儘量減少空調的使用人體有一種自行調節體溫的功能,不管外在環境溫度如何,身體還是可以保持一定的溫度。但如果整天都在有空調的室內,或者使用整晚的空調,這樣調節體溫的功能將逐漸變弱,導致低體溫的發生。

7.不要囤積壓力壓力會造成肌肉緊張、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的活動將變得較頻繁,以致整個自律神經失去平衡,而體溫調節功能會因而無法順利運作

8.早睡早起早睡早起可以讓自律神經穩定,因而穩定體溫調節及血液循環充足。

▲早睡早起可以穩定自律神經,促進血液循環充足。(圖/達志示意圖)

9.避免使用藥物很多人因爲感冒不適、筋骨痠痛而使用藥物。許多藥物本身含有解熱鎮痛效果,會抑制體溫,長期使用的確會干擾正常體溫。

10.減少「寒涼」性質類食物雖然西醫並不強調食物屬性,甚至不認同。但傳統中醫對於食物的分類,在臨牀上觀察的確有助於體溫提升。日常飲食中,如果屬於低體溫的族羣,可提高食物中溫熱屬性的食材比例,至少要平性之上。少攝食寒涼食物(至於食物屬性請自行查閱)。

最後郭彥良說,瞭解自身的條件、知道問題所在,才能避免疾病的發生。同時,體溫高低與身體的自愈能力高度相關,是大家不可不注意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