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4成兒少遭父母肢體和言語暴力 2成8被打到受傷

▲超過四成兒少曾遭受到父母言語肢體暴力。(圖/攝影徐文彬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今(9日)最新一項調查發現,超過四成兒少曾遭受父母的肢體或言語暴力,一成七曾遭父母情緒疏忽,包括父母認爲他一無是處、也不曾稱讚他,另有一成兒少曾有離家念頭

11月20日是國際兒童人權日,兒盟今舉行2016橘絲帶兒保運動記者會,並公佈2016年臺灣兒少家庭生活中暴力對待情形調查報告。該份報告採分層比例隨機抽樣,依全臺本島各縣市學生比例隨機抽出各縣市施測人數,施測對象爲五至八年級學生,施測時間爲9月14日至10月7日,回收有效問卷1593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誤差值不超過2.45個百分點。

調查顯示,在肢體暴力方面,46%兒少曾被父母打,28.3%曾被打到受傷;言語暴力則有49.2%兒少曾被父母大聲叫罵,26.8%曾被父母用傷害自尊心的方式辱罵、19.1%曾被父母在外人面前斥責貶低、12.8%長期處於言語暴力 。

除了激烈、外顯的言語暴力,許多兒少也曾遭受被父母拒絕迴應情感冷漠暴力;16.9%曾遭父母情緒疏忽,9.2%兒少表示父母不會稱讚他、7.1%認爲自己在父母眼中一無是處,曾遭受情緒疏忽的孩子有53.3%認爲自己無用。

調查也發現,9.1%的兒少曾有離家念頭,其中曾遭受情緒疏忽、言語暴力的兒少,想離家的比率整體兒少的3倍以上。

兒福聯盟表示,家長一時的情緒失控或失手,可能成爲自己或孩子終身的遺憾,因爲當家長選擇用打的方式管教,孩子就有可能受傷,而言語暴力或情緒疏忽等心理上的傷,可能傷害孩子自尊或影響一輩子,甚至把孩子推得離家庭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