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迺訓快評》國產疫苗要褪色了

6月底,民調顯示有5成3民衆基本上願意施打國產疫苗,4成2不願意;如今引進BNT疫苗確定的消息,不願意施打的比例恐將急速擴大,國產疫苗會不會變成爹不疼、娘不愛的雞肋疫苗,將取決於蔡政府對策。(總統府提供)

五月的猛爆式疫情嚇壞了老神在在的蔡政府,方纔讓BNT疫苗來臺從原先的胎死腹中,演變爲敗部復活。至關重要的是,若非鴻海、臺積電等一羣民間力量奮勇搶購疫苗,現在BNT來臺恐怕還在未定之天,同時也可能使得美、日緊急援贈的疫苗數量大打折扣。說到頭,這絕不是會吵的孩子有糖吃,而是人民只能發出怒吼自救,面對這個威權態度愈發嚴重的統治者,人民的請求也顯得卑微不已。

BNT的引進不是美妙故事的結束,而是麻煩的開始。可想而知,在國產疫苗效果疑慮無法有效釋疑前,儘管AZ疫苗問題繪聲繪影,仍不影響目前疫苗的施打狀況。但在宣佈BNT引進後,極有可能產生疫苗施打速度趨緩的效應,趕在這713微解封后發酵,不無可能又變成另一防疫破口全民恐須嚴陣以待。

不僅如此,BNT的替代效果更會顯現在國產疫苗施打意願上。6月底,民調顯示有5成3民衆基本上願意施打國產疫苗,4成2不願意;如今引進確定的消息,不願意施打的比例恐將急速擴大,國產疫苗會不會變成爹不疼、娘不愛的雞肋疫苗,將取決於蔡政府的對策。

國產疫苗的命運多舛,從一開始被設定是救世主角色,讓蔡政府願意一路開綠燈放行藉以創造政績。卻因5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陷入緩不濟急的尷尬局面。隨着BNT的到來,原先被蔡政府設定的親生寶貝,逐漸有被放生的趨勢。從前副總統陳建仁曾接受專訪表示:「全世界都需要大量疫苗,如果我們能夠加入這個行列,對全人類來說是有好處的。」就已間接宣告蔡政府對國人施打意願恐是不抱信心,所以纔會強調往國外發展是唯一出路。

未來蔡政府的劇本將會是臺灣捐贈援外疫苗有助臺灣擴大國際認同,而臺灣人都不打的國產疫苗,政府將解釋爲因已完成施打,故將「詠春的國產疫苗」投入援外工作。上述說法聽來甚爲合理,只是當初那些批評中國國產疫苗問題多多、中國拿來當疫苗外交動機不純的評論家,恐怕得趕緊想出一套可以自圓其說的歪理了。

※以上言論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