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邁專訪/唐鳳問爲何一人2片? 「覆蓋率」纔是口罩2.0的關鍵

記者婕妤臺北報導

口罩實名制2.0」3月12日正式上路,鎖定年齡在20至40歲的族羣,採網路預購、超商取貨方式,真正的目的是要讓更多人買到口罩。

行政院院長陳其邁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時透露,雖然臺灣在這次防疫中已經是全世界第一個採取行動的國家,但他對而言,一開始想的就是要讓口罩「覆蓋率」逐漸增加,因爲這是避免傳染擴大最實際的方法

▲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圖/記者屠惠剛攝)

擁有流行病學公衛專業背景的陳其邁,回憶起小年夜當天與官員們開會研議口罩因應的過程,在當場經濟部次長王美花確認過口罩存量後發現,即使從3000萬口罩備量增加到4500萬,在優先發給第一線醫護人員後,最多也只能撐5天,而在審視過SARS爆發期間口罩也曾經禁止出口過的經驗後,他當下就決定臺灣的口罩第一步應該暫停出口。

因此,在會議一結束後,他隨即透過電話跟行政院長蘇貞昌報告,人在會議現場衛福部長陳時中那時心中也有所本,而接下來就是經濟部開始去處理口罩產量必須增加的因應,「那時候我每天都跟經濟部長沈榮津通電話,希望請更多人回來上班,增加口罩的產量」。

陳其邁說,民衆恐慌的心情一定會造成口罩搶購,依照流行病學概念,最重要的是避免院內感染,所以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必須有充足的防護配給,另外就是老人小孩,這些族羣也是要優先有口罩的對象

至於一開始限制每人購買的數目原因,這個問題之前也有很多人提,甚至有人說爲何不開放每人一次買一盒就不用排隊,甚至連政務委員唐鳳都問過他爲何一人只能買2片?

拿起桌上紙張鉛筆,陳其邁一邊畫曲線圖一邊說明,在找到方法讓口罩產量增加的同時,讓越多人可以拿到口罩的覆蓋率纔是他考量的重點,包含面對新冠肺炎症狀可能較輕的年輕族羣,因爲讓感染源降低就能減少民衆甚至社區感染的可能,距離有效防疫目的也就會更進一步。

舉例,4個人當中,如果有3個人戴口罩,那只有1個人被感染的機率比較高,如果1個傳1個,整個曲線就是一條平線,但如果4個人都沒有戴口罩,萬一都被感染,那散播出去的就是4的2次方、3次方......,感染曲線是以飆漲的方式上升,「500萬人每人3片跟1000萬人每人2片,你覺得差別會在哪裡?」

對於國內的口罩產量已經開始回升,陳其邁也表示,在實名制上路後,透過大數據與AI這些科技工具政府也發現老人跟小孩的口罩覆蓋率已經可以到了7成,但資料同時也顯示20到40歲的族羣曾經買過口罩的比例只有4成。

事實上,當口罩實名制上路時,「我們就已經可以透過大數據知道哪些人買口罩、購買頻率等資料」,而這也是實名制上路時,政府就已經開始同步思考讓習慣網路消費的年輕族羣可以透過2.0版,讓更多人取得口罩的主要原因。

陳其邁攤開流程表說,「實名制大家都會想」,但真正上路的背後其實有好幾關要整合,包括銀行、電信物流、健保署、超商等,這是最難的地方,系統上線一定會碰到些問題,但政府再面對疫情病毒時,能夠多提供管道跟服務,讓更多人取得口罩,讓覆蓋率可以繼續增加,這纔是2.0或之後3.0版推出的用意。

其他人也看了這些...

►陳其邁專訪/陳時中前線衝鋒 「我們的工作是爲他準備足夠彈藥」►陳其邁專訪/陳時中前線衝鋒 「我們的工作是爲他準備足夠彈藥」

居家防疫,內外大掃除的時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