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中強調「放棄人權損失更慘重」 移開確診者不等於安全

▲陳時中今(4)日出席「2020年臺灣國際人權影展」開幕記者會。(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陳時中今(4)日出席「2020年臺灣國際人權影展」開幕記者會,談到關於醫療人權議題表示,醫療執行有時候也會對社會帶來傷害,例如人們面對病毒都會希望「移除、隔離」,像是希望把HIV患者新冠肺炎確診者標示出來,加以隔離、移開,但這中間關乎着人權,強調「不能放棄人權,否則我們會損失得更多」,如何將人權融入醫療和生活,是值得大家一起思考的議題。

「2020年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今(4)日於臺北光點華山電影館盛大開幕,影展主題包含「醫療人權、「國際移動」2大專題,以及「年度精選」影片,精選國內外14部作品

陳時中出席開幕記者會表示,之所以特別來參加,是爲了「醫療人權」議題,醫療給大家很大的幫忙,讓身體健康,而「平等健康權」也至關重要,健保就是架構在這概念裡,他希望社會能深化「平等健康權」的討論和明瞭這重要性

他也談到,醫療進步有時也會帶來痛苦,例如藥物費用的增加,國家可能負擔沈重,該怎麼攜手大家平衡和解決這個問題是值得討論的。另外也提到,醫療有時也會對社會帶來傷害,例如在疫情期間限制大家的自由。

陳時中說,所有人面對疾病或病毒,都希望能將之隔離、移開,但在這過程中,對人權有無損害?他舉例像是HIV病毒,很多人都希望能將感染者標示出來,大家不要接觸就安全了;就像COVID-19一樣,大家都想把確診者標示出來,以爲就安全了,但強調「人權不能放棄,否則會損失得更嚴重」。

他希望大衆思考,「不是單純把不要的東西隔離在一邊,而是如何能共融共存?」更表示如何將人權融入醫療和生活,是值得我們共同思考的,當社會有好的文化底蘊,就會有更好的思維政策

衛福部長陳時中、文化部長李永得(前排左一)出席臺灣國際人權影展開幕式。(圖/記者呂佳賢攝)

文化部長李永得也說,如今在全世界疫情嚴重情況下,臺灣能以電影推廣人權教育非常難得,這是由於臺灣防疫良好,藉此機會感謝陳時中部長,也感謝國家人權博物館策劃。他提到「2020年臺灣國際人權影展」選片有三大主題,包括「醫療」、「移動」(移工難民),還有永遠會關注的「轉型正義」,共計58場巡迴,各地都能看到,希望藉此機會讓大衆深思,「人權與文化幾乎是同義詞」,透過影展更瞭解及關心臺灣社會。

「2020年臺灣國際人權影展」將於9月4日至6日在臺北光點華山電影館、9月24日至27日在高雄高雄市電影館舉行,10月1日至11月15日期間則將進行全臺聚落串聯放映活動,共計58場巡迴,讓今年度的議題作品更深入一般大衆生活。更多內容及系列活動,請至人權影展官網最新消息(https://tihrff.nhrm.gov.tw)查詢,或追蹤人權影展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ihrff)。

「2020年臺灣國際人權影展」資訊

主影展—臺北地點:光點華山電影館(臺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日期:9月4(五)日9月至6日(日)

主影展—高雄地點:高雄電影館(高雄市鹽埕區河西路10號)日期:9月24日(四)至9月27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