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平快評》基隆塔只是個白象工程

基隆塔觀景臺的高度僅和前方長榮桂冠酒店的高度相當。(作者提供)

城市基礎建設包括水電瓦斯等公用事業,以及道路、橋樑、通訊、港口、鐵路、醫療、教育等硬體和軟體的基礎建設。但是,像臺北貓空纜車和近日爭議頗多的基隆塔這類帶有發展觀光目的、非必要性的建設,則不在基礎建設範圍內。城市基礎建設,不以營利爲目的;非基礎建設的工程,則必須考慮盈虧損益。從這個角度看,動用市府預算興建基隆塔,規畫之初,就必須將商業模式、盈虧損益,清楚明白地公諸大衆,而不是到了開幕在即,才赫然發現這座觀光塔每年營運費用高達2200萬,即使不成錢坑,也是華而不實的「白象工程」!

蔡英文視察基隆塔時,盛讚此塔媲美101大廈的觀景臺,將成基隆新地標。報告總統:您錯了!基隆塔觀景臺的高度和前方長榮桂冠酒店的高度,不相上下。觀景臺上雖可俯瞰基隆高高低低老舊公寓民宅頂樓和基隆港碼頭吊臂,但和中正公園矗立數十年的觀音菩薩像,以及虎仔山上免費登高的KEELUNG的地標相較,耗資3.7億的基隆塔,俯瞰基隆的高度和廣度,還要大輸一籌呢!

遊客願意花費新臺幣420元,搭乘全球最高速的電梯員登上101第89層俯瞰臺北、以小天下;也願意花費數千元到88樓某個餐廳用餐,在雲霧飄渺間享受美食。但我們非常非常懷疑,究竟有多少人願意沒事花個百來元新臺幣,搭電梯直上中正公園,僅僅爲了嚐鮮?或是用行動支持前任市長林右昌?

營運模式付之闕如,營運動線也是問題。基隆塔樓高67米,位於中正公園、基隆主普壇下方、義二路、信四路和正義路一處三角坡地,從一羣老舊民房中拔地而起,壓迫感十足。塔的入口位在狹窄的義二路兩棟老樓中間,縱深不足,動線短促,且無停車空間。一旦啓用,遊客排隊勢必佔據騎樓,影響生意。這些問題,似乎未曾列入考慮,市議會通過本案也嫌草率!

基隆地無三里平,老舊住宅區多位於山坡丘陵,3.7億的預算若能仿效香港上環地區,在各處坡地(譬如火車站後方中山一路)興建電扶梯,方便居民出入,不知可以造福多少市民,活化多少坡地社區?

但願基隆塔是基隆最後一個「白象工程」!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