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全素還是大腸癌!專家揪關鍵 1飲食法更有效

大腸癌爲國人常見癌症,很多人都知道,愛吃紅肉是危險因子之一,但看似健康養生的飲食習慣,也恐成罹病元兇。(示意圖/達志提供)

大腸癌爲國人常見癌症,很多人都知道,愛吃紅肉是危險因子之一,但看似健康養生的飲食習慣,吃錯也恐成罹病元兇。營養師劉怡裡就提到,曾有大腸癌患者術後痊癒,爲避免紅肉而改吃「全素」,怎料2年後大腸癌竟再次復發。進一步探究對方飲食習慣,原來是素食便當中有很多高油脂的加工品,成爲致病關鍵。她並提到,有大型研究指出,吃「魚素」比吃全素,對於預防大腸癌的效果更顯著。

根據最新國人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蟬聯15年臺灣癌症發生率榜首的大腸癌終於「讓位」,但它依然值得警覺,每年約有1萬6千多人罹病,約6千人因此喪命。劉怡裡過去曾在《新聞挖挖哇!》節目中分享,曾碰過一名大腸癌患者術後痊癒,爲了防止癌症復發,於是便認真執行健康飲食,都吃青菜、水果及豆類,認爲全素飲食最佳;然而,三餐都要自己煮實在太難,因此,早上常會去買市售素食早餐、中午則吃素食便當。

沒想到按照此飲食方式,2年後大腸癌竟復發了!進一步探究個案飲食內容,劉怡裡指出,關鍵就在素食便當中有很多高油脂的加工品,像是素火腿、百頁豆腐、仿肉類的素雞或素鴨,爲了讓它更好吃,裡面的油脂含量也相對較高;而這樣的高脂飲食,不僅容易引發大腸癌,也會提高罹患乳癌的機率。

談及預防大腸癌的飲食方式,劉怡裡引述美國醫學期刊的一項研究,花了7年時間、分析7萬7千多人的飲食習慣,針對吃肉、吃全素、吃魚素者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吃全素者,預防大腸癌的比例大約20%,但吃魚素者,即只吃蔬菜與魚類,預防大腸癌的比例可高達43%。

劉怡裡進一步解釋,主要因爲魚類皆富含Omega-3脂肪酸,都可以有效抑制發炎,只要大腸上皮細胞減少發炎刺激,相對息肉發生率也會比較少,自然可降低癌化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