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老穀倉改建餐廳 推廣非基改國產黃豆

臺東縣池上鄉農會將舊穀倉修建成黃豆主題餐廳,研發各式豆製品料理。(蔡旻妤攝)

俄羅斯、烏克蘭戰爭恐衝擊國際黃豆、小麥、玉米供應及價格,農委會近年鼓勵國產黃小玉,臺東縣池上鄉農會與在地小農契作了20公頃的黃豆,並把舊穀倉修建成黃豆主題餐廳,鼓勵更多農民加入黃豆種植行列。池上鄉農會強調在地生產黃豆新鮮、絕對是非基改作物,消費者也能吃得安心。

閒置數十年的老穀倉經過池上鄉農會耗資千萬修建,搖身一變成爲文青餐廳,販賣的清一色是豆製品。店內一角的大片透明玻璃窗中,可見工作人員從一鍋鍋豆漿內撈起凝固的豆皮,民衆除了吃得到、聞得到濃濃豆香,更看得到口中豆制食物的來源。

在餐廳內享用午餐的林姓民衆大讚,不僅豆漿喝起來很濃郁,而且能親眼看到現場製作過程,讓他覺得很棒;而這裡公開製程,消費者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所食用的豆皮、豆漿如何而來,更加深對這店家的好印象。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豆製品在農會的巧思下,研發出各種鹹、甜及異國風味的料理,爲了推廣國產黃豆,池上鄉農會成立了黃豆主題餐廳「豆之間」,也與池上農民契作了20多公頃的黃豆,希望能起帶頭作用,鼓勵農民一起種植黃豆。

池上鄉農會秘書黃榮欄表示,農會除了信用部提供存放款服務,也有經濟事業部門負責協助在地農友,將農作物推廣販售給民衆,「讓民衆看得到、吃得到,真正瞭解臺灣優質的農產品」。

池上鄉農會強調,由於進口黃豆多半是基因改造,或是長達近1個月的航運期,相較之下難免顯得不夠新鮮,而在地生產的國產黃豆新鮮之外,更是非基改作物,消費者也能吃得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