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飼養牽涉來源與外溢 動團:動保與野保應緊密合作

原做爲寵物的海蟾蜍,疑似遭民衆棄養外溢到自然環境中,破壞了生態平衡而必須被移除。(劉偉蘋提供)

爲落實寵物管理及動物福利,農委會新設「寵物管理科」日前正式啓動,動團表示,動物保護與野生動物保育主責機關並不同,針對寵物的來源與棄養,寵物管理科非常需要與林務局緊密合作,將可能衍伸的問題防範於未然。

挺挺動物應援團創辦人劉偉蘋表示,貓狗等伴侶動物管理歸在畜牧處動保科,野生動物則歸在林務局,然而犬貓已經馴化已久,但還有許多鳥類、兩棲爬蟲、哺乳動物與其他被當成寵物飼養的各類動物並非都是有合法人工繁殖的寵物,例如農委會今日公告「海蟾蜍」爲有害入侵種,海蟾蜍當初引進是爲了防治甘蔗、香蕉與其他經濟作物害蟲,會造成外溢危害生態是因爲有人當寵物飼養然後又棄養,可見寵物的來源以及飼養之後棄養所造成的外溢,都與生態環境有所連結。

劉偉蘋指出,寵物管理科有很多事情其實是牽涉到野生動物保育,這需要林務局給予協助,過去動保業務因爲人力有限,只將心力放在犬貓,但,既然已經成立寵物管理科,寵物管理就不應只限於犬貓,盤點人力與問題後應該和相關單位協調,如此纔會成立起名副其實的寵物管理機制,以確保被用爲寵物的動物們的動物福利。

林務局表示,畜牧處執掌動物保護法(動保法)、林務局爲野生動物保育法(野保法)的執行機關,依「動保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動物指犬、貓及其他人爲飼養或管領之脊椎動物;「野保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野生動物指一般狀況下,應生存於棲息環境下之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魚類、昆蟲及其他種類之動物。因此可簡易區別動保法以人爲飼養之動物管理爲主,野保法着重於野外棲息之野生動物保育。

林務局指出,由於國外輸入動物涉及面向廣泛,除可能入侵本土生態產生危害,亦有臺灣飼養環境是否合適,或以展演爲目的之動物園輸入案件,其場域涉及動物福利等議題,現類此輸入案件皆會同畜牧處共同審查,後續也將持續與畜牧處協調分工,以強化非本土物種輸入及國內寵物市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