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楊玉全:今年新屋成交量恐減半 籲政府照顧中小建商

楊玉全說,2022年房市陷入低迷,但執政黨在縣市長選舉成果並不理想後,推動平均地權條例過關。今年房市上半年一片悲觀,萎縮比較多,下半年比較有希望,並預期今年新屋成交量恐將會減半。

這波房價上漲,是因爲工資是用倍數在漲,而材料漲幅則達20~30%,推升造價攀高,楊玉全說,而且缺工問題嚴重,工期拉長,中南部不少公司都出了問題。前2~3年賣掉的預售房子,現在面對薪資不補貼工人不來,鋼筋不加價也不賣,這些價格都加在建商身上,負擔實在太重,以前賺的早都賠光了。

楊玉全指出,目前建商在土地融資方面,遇到五大問題:

1.融資額度嚴重緊縮,形同資金斷鏈。目前土融最多隻能貸到五成,其中一成還要等到動工才能覈撥,等於建商購地至少要準備六成以上自有資金。在擔保品已十足設定抵押並綁信託下,金融政策還對營建產業如此苛刻,造成產業資金斷鏈,影響促進地利動能。

2.不合理的動工期限要求,簡直不知民間疾苦。目前土融要求18個月內ㄧ定要動工,實務上有的銀行甚至只給一年期限。就算不談整並其他土地,建案從購地至取得建照開始動工,都要經過許多冗長的行政程序,如果再涉及都市計劃變更、都市設計審議、環境影響評估等事項,18個月內就要動工簡直是天方夜譚。請主管金融的官員多多體諒業界經營辛苦。

3.變相抽取銀根、調高利率。如果沒有在一定期限內動工,銀行就要逐步收回貸款,在沒有外在不利因素下,卻要抽取銀根,並且又採階梯式逐年加碼計息,讓中小型建商資金吃緊,成本增加。

4.新規溯及舊案,衝擊產業正常營運。

5.大者恆大,不利競爭。中小型建商目前的融資條件劣於大型集團建商,利率皆較大型建商高出兩碼以上,貸放成數亦較大型建商減少一成,並要求自籌資金需全數到位。建設公司以中小型建商居多,這樣的金融政策等於讓大型集團建商在市場上享有融資優勢逐漸寡佔化,除了不利競爭外,消費者更是減少議價或選擇產品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