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徵稅是「異類」行爲 美前副國務卿:合作對中美都有利

理查德•庫珀認爲,川普的決定很不像歷任美國總統。(圖/翻攝人民日報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前副國務卿理查德•庫珀(Richard N. Cooper)日前接受《人民日報》專訪談及中美貿易問題,他指出,川普政府希望更多外資進入美國,希望美國企業海外就業帶回美國,同時還想以貿易戰減少美國逆差,「但這些目標互不兼容,自相矛盾,這正是美國經貿政策的問題所在。」

庫珀長期在美國政府擔任要職,負責對外經濟事務,曾擔任副國務卿、代理國務卿、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主席,目前爲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庫珀直言,川普政府徵收關稅的決定,並不能解決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首先,中國世貿組織框架下有其合理權利。其次,特朗普政府一旦真的對中國商品大規模徵稅,這部分進口來源只會轉移到其他經濟體,例如孟加拉國越南等國都會快速替補空缺,因而徵收高額關稅並不能減少美國逆差總額。」

庫珀表示,從詹森政府以來,歷屆美國政府都曾在關稅政策上有所動作,可是當雷根克林頓小布希、歐巴馬等總統推出關稅政策時,相關政策表述往往會加上「暫時」「特定領域」等縣市,且總體上還是強調對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支持,所以川普政府的相關言論就顯得非常異類,「川普的貿易言論和羅斯福總統以來幾十年間美國政策傳統十分不一致,綜觀歷史,最接近的可能是1930年代的胡佛,當時美國的貿易政策是典型保護主義。」

從現今美國的情況來看,庫珀認爲,貿易戰將有損美國家庭利益,打擊從中國進口中間商品的美國企業,如鋼材,雖不被消費者直接使用,但加徵關稅的話,將有損下游產業,「中國有自身權利,如果這些權利在世貿組織框架下沒有得到尊重,中國必然會拿出自己的措施,到時美國的生產者可能會受到衝擊。」

庫珀的說法很快就獲得應驗,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4月2日發出通知,要對美國128項進口商品加徵25%或15%的關稅。中國海關總署表示,爲維護我國利益,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即232措施)給我國利益造成的損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

雖然現在貿易戰很可能開打,但庫珀仍強調,中國是美國的經濟合作伙伴,合作對兩國都有好處,「我常說的一點是,隨着貿易、資本流動等經濟行爲增多,經濟體間的問題及摩擦自然也會增多。加拿大曾長期是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美加之間不斷有經貿分歧出現,但兩國總是逐項將之解決。同樣的道理,今天美中經貿問題有所顯現並不奇怪,因爲我們的合作規模大大上升了。真正的挑戰是,我們需要以理性態度,逐項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