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臺灣後備軍人老實說「兩岸若開打 我會變炮灰」

漢光38號演習2022年7月27日清晨在屏東潮州空降場演練反空、機降應援作戰科目,160名傘兵部隊官兵搭乘C-130運輸機空降演習場,參演地面人員在部隊離機空降後施放煙霧。(黃子明攝)

由於對岸軍事動作頻頻,促使臺灣延長義務役期。然而,有剛結束義務役期的後備軍人說,要是想讓軍事訓練發揮效果,需要做的遠不只此。

據CNN新聞網20日報導,6名最近才接受過義務役的臺灣年輕人說,相關訓練不僅過時、無聊,而且不切實際。他們說,這是幾十年前設計的,重心放在刺刀訓練上,但缺乏城市戰略,或是如何因應無人機等現代武器的訓練。

有些人說,步槍太少了,或是訓練的武器太舊,根本不能用。還有人說,他們雖然專門接受大砲、手榴彈和迫擊砲部隊訓練,但根本沒有任何彈藥以供訓練。

去年才服過役的臺中的25歲工程師丹尼斯(Dennis)就說,他被指派到砲兵部隊,但由於教官擔心,新兵可能會受傷,因此他根本沒學會怎麼發射砲彈。由於他還是後備軍人,因此不願透露真名。「我們獲派簡單任務,多數時間都花在幫忙打掃和清洗砲車上,」他說,「要是今天就開戰,要我去當砲兵,那我想我只會變成炮灰。」

臺灣立法院的報告顯示,到去年爲止,臺灣有16.2萬名志願役軍人。此外,每年估計還有7萬完成義務役。而總統蔡英文最近才宣佈,從2024年1月1日起,2005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役男,義務役役期由4個月恢復爲1年。她說,「4個月兵役已經沒有辦法因應當前的戰備需求。」而軍方說,如南韓役男的役期爲18-21 個月,新加坡爲24個月,而以色列爲24-30個月,這些民主國家的役期都比臺灣長。

對蔡英文來說,加強臺灣軍力已成爲當務之急。自從美國聯邦衆議院前議長裴洛西去年8月訪臺後,解放軍就在臺灣周邊舉行規模空前的海空演習,而北京也始終不排除武統的可能性。蔡英文在宣佈延長役期時強調,沒人想打仗,但和平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然而,後備軍人說,義務役的問題不只在於役期短,唯有透過更徹底的改革才能解決。

例如,2021年服役的26歲彰化審計員劉先生說,在他們連上有超過100枝突擊步槍,但只有十幾枝能用來進行射擊練習,但當時連上約有140名受徵召的新兵。他指出,其中許多步槍都是好幾十年前製造的,很多耗損到連訓練都派不上用場。

另一方面,2018年服役,來自臺北的廠長李先生也有類似的經驗。「在接受軍事訓練期間,我們並沒有發射太多子彈,」他說,「我練的是T65突擊步槍,但在整個訓練期間,只發射了約40枚子彈。」他指出,許多和他一起受訓的人根本不會有自信操作步槍。

而2018年服役的27歲基隆設計師餘先生說,他受的是迫擊砲和榴彈發射訓練,但他只知道怎麼裝填,卻從沒拿到任何實彈練習發射。「我沒把握到底能不能操作那些武器,」他說,「也還不知道,在戰場上該如何使用那些武器。」

至於2015年在屏東接受空軍數據處理訓練的28歲銷售員劉先生說,當他們接受地勤訓練時,指揮官幾乎甚麼也不教,「因爲他們認爲,我們只會在這裡待幾個月,對他們來說,沒什麼太大的差別。」此外,多名受訪者說,過時的刺刀訓練根本是浪費時間。其中劉先生說:「只要看看俄烏戰爭就好了,用了那麼多種武器,什麼時候才用得上刺刀去攻擊敵人。」而基隆的餘先生說,指揮官命令他們牢記口號,考試時每個特定的動作都有口號。

事實上,蔡英文也坦承,很多國人對過去當兵的經驗感受是浪費時間,有人會質疑4個月都訓練不好,爲什麼要變成1年。但她強調,已要求國安會、國防部加以調整與強化,如傳統的刺槍術訓練將進階調整爲近戰格鬥訓練,並按照任務需求增加刺針飛彈、標槍飛彈、紅隼火箭彈及無人機等新式武器訓練,以符合現代作戰需求。她表明,捍衛國家安全、確保國家利益,是讓臺灣永續生存、確保世世代代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